特性 | 74160(十进制计数器) | 74161(二进制计数器) |
---|---|---|
计数模式 | 十进制(0→9循环) | 二进制(0→15循环,4位全加) |
计数范围 | 0~9(4位输出,实际使用低4位) | 0~15(4位全输出,0000~1111) |
溢出信号 | 在状态9(1001)时产生进位(RCO=1) | 在状态15(1111)时产生进位(RCO=1) |
共用引脚(两者引脚兼容,功能相同):
CLK:时钟输入(上升沿触发)。
CLR:异步清零(低电平有效,强制输出0000)。
LOAD:同步预置(低电平有效,下一时钟沿加载数据)。
ENT/ENP:计数使能(高电平有效,ENT控制进位链)。
RCO:进位输出(计数到值时输出高电平)。
QA~QD:4位并行输出(74160的QD在十进制下仅表示8,不用于高位)。
区别点 | 74160 | 74161 |
---|---|---|
计数进制 | 十进制(模10) | 二进制(模16) |
应用场景 | 需要BCD码输出的场合(如数码管驱动) | 需要二进制计数的场合(如地址生成) |
资源占用 | 内部逻辑自动屏蔽无效状态(10~15) | 全4位输出,无屏蔽 |
级联扩展 | 需外部逻辑实现模N>10的计数 | 可直接级联实现模2^N的计数(如模256) |
数码管驱动:
plaintext
CLK → 秒脉冲 → 输出QA~QD接BCD-7段译码器 → 驱动数码管显示0~9。
分频器:
通过反馈清零(如用与非门检测状态9)实现模N分频(N≤10)。
地址发生器:
plaintext
级联多片74161(ENT/RCO串联)→ 生成16位地址(如4片扩展为0~65535)。
定时器:
利用二进制全范围特性,实现的2^N分频(如模256定时中断)。
同步预置:两者均需在LOAD=0
时,在时钟上升沿加载预置值(D0~D3)。
异步清零:CLR=0
会立即清零,不受时钟控制。
使能信号:ENT=1
且ENP=1
时才能计数,ENT
还控制RCO输出。
替换场景:
若系统仅使用0~9计数,两者可互换(但74161会浪费6个状态)。
二进制应用中不可用74160替代(会导致计数不连续)。
现代替代方案:
CPLD/FPGA实现可编程计数器。
微控制器(如STM32)定时器模块更灵活。
选择依据:
需要十进制输出(如显示)→ 74160。
需要二进制计数/地址生成→ 74161。
本质差异:内部状态机设计不同(模10 vs 模16),其他功能高度一致。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