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唐控股注入1.72亿美元收购中芯国际新发行的普通股股本,拥有了中芯16.6%的股权,传了一年之久的中芯国际引资案终于尘埃落定。1.72亿美元虽然是可以缓解中芯眼前的资金压力,但对于一个晶圆厂来说又能解决多少问题?新建仅仅一座12英寸的晶圆工厂所需的资金就是15-30亿美元,但中芯国际目前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中芯近年来面临着持续亏损,但作为中国内地规模,技术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中芯一直希望依靠“高端技术”和“规模经济”来获得市场地位,在一亏再亏的情况下扩张计划却一步也没有停止过。到目前它拥有着上海三座8英寸芯片厂、一座12英寸芯片厂,北京两座12英寸芯片厂,天津一座8英寸芯片厂(成都和武汉的芯片厂并非中芯出资),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设备折旧问题,加之半导体行业整体低迷,经济危机的影响下1.72亿美元又能应对中芯几个季度的亏损?可想而知,中芯牵手大唐并非是为着这1.72亿美元资金的注入。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之下选择大唐更多的是直接得到了一个潜在的大客户,之前中芯国际大部分的订单是来自海外市场,就笔者一个多月前所在的半导体企业来看,同样是以国外客户订单为
主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外不少半导体企业倒闭、减产的多重影响下,形势已不容乐观。所以中芯唯有提高本土代工业务比例,化解目前国际客户合作订单减少的风险,利用TD业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机会来发展更多的国内客户。至于也有人说中芯这一举措完全是基于政府的因素的传言,笔者认为,当然这其中政府因素必不可少,在政府方面,想借助大唐的国有背景来强化中芯的国有色彩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中芯国际是国内半导体代工巨头。中芯国际方面则可以获得更多政府资金与政策的支持,但我想这并不是其选择大唐的最终原因,如果仅仅是基于政府因素,那之前盛传的同样是国资背景的CEC(中国电子集团)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起因如何,我们都期盼着中芯国际和大唐电信这样两个国内的半导体、通信企业携手之后能够给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和通信产业带来一个快速的发展。
欢迎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