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面板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话题。
地方投资潮总体来看,内地面板产业基本上形成了以京东方为的北京、以上广电NEC为的长三角地区、以聚龙光电为的珠三角三大聚集地。
广东省佛山市的探索,正是众多地方政府探索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刚挂牌的佛山信息产业局,组建了TFT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抓液晶面板产业。我国台湾的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佛山市南海区投资了一个后段模块组装厂,这个首期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项目,就是佛山市迄今的引资项目。佛山因此提出了“以奇美液晶显示器项目为龙头,以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为载体,打造TFT-LCD产业基地”的目标。
佛山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罗帜光说,在TFT上,佛山的起步确实晚了一点,但是主要定位在大尺寸上;而长三角地区主要配套的是计算机等中小尺寸产品,区域间的互补性还是很强的。
在需求上,广东省的电视机产量占了全国总量的47%,而这些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面板却不得不依赖进口。
正是考虑到本地彩电生产企业对大尺寸面板的巨大需求,佛山市认为发展液晶面板产业很迫切。为此,原来规划仅为1000~2000亩的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TFT园,如今已经为配套项目的引进预留了足够的土地,罗帜光说。据官方估计,到2008年底,佛山与液晶显示器相关的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模组起步、面板跟进、配套发展、独资引进、合作开发”,这是佛山市发展面板的策略。据说最初信息产业局也考虑过引进整条生产线,而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投资额的巨大,让他们最终从后端模组切入。“之后再上其他环节可能更稳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奇美等厂商考虑到降低成本的需要,肯定会把前端配套环节迁移过来,这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罗帜光认为。
产业链形成不易配套不齐全,是内地面板产业发展遭遇的瓶颈,因此,各地都无一例外地把吸纳上游企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作为最终目标。
然而,产业链的形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吸引更多上游厂商,我国内地很多地方都开出了从资金到税收等各种优惠条件,而实际配套情况却并不乐观。
去年11月,上海市政府宣布以上广电NEC为中心建立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刚刚举办的中国FPD产业论坛上,上海广电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黄峰表示,2006年以来,上广电NEC加快了产业链的布局。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赵主任说,“已经有20多家企业表示出进驻的意向了,预计3-5年内,龙腾光电将带动形成TFT-LCD完整的产业链,形成1000亿元的年产值。”
应该说,上海、昆山形成的产业带,已经算内地产业链布局较好的区域了。在北京亦庄京东方显示科技园里,已有包括韩国LG化学在内的10余家国内外上游厂商进驻。2004年时,京东方自信地表示,“预计到2005年底,京东方TFT-LCD五代线本地配套率可达60%,2006年底本地配套率可达85%。”
周彦武指出,从面板生产的基本需求来说,面板厂需要恒温、恒湿,年均气温变化不能太大,不能有风沙,水和电的消耗量非常大。以用水为例,如果按玻璃基板面积为1100X1300毫米,每月投片量为6万片计算的话,一个TFT-LCD厂一天可耗水一万吨。广东一位实地考察过京东方的人士表示,仅水费这一项,在北京设厂就要比广东多出好几倍的成本。
此外,业内表示,液晶屏项目能否成功上马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是IC、半导体产业。在这些领域发达的地方,也就意味着电子工业配套、人才储备比较完善。他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长三角地区比较有优势。正是自然条件、电子工业基础条件的制约,当山东东营六代线上马后,很多人表示了质疑。
无疑,几乎每个地方政府都经历了相同的思考:液晶产业对经济有强大的拉动力,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有面板这块业务,国家也对平板显示产业表示出重视和扶持的态度。关键问题是,是否每个地方都适合上面板生产线呢?
技术难引进 的确,各个层面的人都在呼吁:我国不能重蹈高科技产业“缺芯少魂”的覆辙,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自主技术。分析人士认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把韩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面板生产商引进来了,就可以构成我国内地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引进面板生产,只是万里长征的步。起码的,掌握了面板资源并不等于掌握了话语权。“与CRT的产业链相比,平板显示更具有技术性的特点,产业链很长。”一位表示。以产业链的上游——玻璃基板来说,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相应的技术和门槛很高。很多上游材料都无法在中国内地进行配套,只能直接从日本和我国台湾买进。
有人士担心,就算内地企业切入了面板生产领域,也只是停留在面板组装层次。国外厂商看中的,是中国内地这个庞大的制造、消费市场,希望离需求更近一些;而国内企业渴望引进面板生产线,却又普遍缺乏液晶生产经验和技术基础。这种不对等的谈判,有可能导致合资企业只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内地的一个生产厂,“空心化”状况可能将继续。
为此,技术的自主突破仍然是关键。建议,我国内地可以借鉴日、韩等地的成功经验,由国家出面抽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联合攻关。这样,既为我国向上游材料和生产设备领域进军提供了可能,形成的科研成果又能直接为企业所用。即使对液晶行业的技术研发失败了,但积累的经验和培育的人才却可以为另外的研究项目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