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补偿是电力系统中用于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能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和作用如下:
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的关系
补偿原理
公式表达
补偿前无功功率:QL=P?tan?1
补偿后目标无功功率:QC=P?tan?2
需补偿的电容容量:Q=QL?QC=P(tan?1?tan?2)
(P为有功功率,?1、?2为补偿前后相位角)
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电网中的无功流动,避免因功率因数过低导致的供电部门罚款(通常要求工业用户功率因数≥0.9)。
降低线路损耗
线路电流与无功功率成正比,补偿后总电流减小,线路铜损(I2R)显著降低。
改善电压质量
减少无功电流在输配电线路上的压降,提升负载端电压稳定性,尤其适用于长距离供电场景。
释放变压器容量
变压器视在功率S=P2+Q2补偿后无功需求降低,可腾出容量带更多有功负载。
节能与经济性
减少无功电流可降低电能损耗,延长设备寿命,同时避免无功电费支出。
集中补偿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或母线集中安装电容器组,适用于负载稳定的场合。
分组补偿
根据负载分区补偿,灵活性较高。
就地补偿(个体补偿)
直接在感性负载(如大功率电机)旁并联电容器,效果但成本较高。
过补偿风险
过量补偿会导致系统电压升高,可能损坏设备,需通过自动投切装置动态调节。
谐波问题
电容器可能放大电网中的谐波,需搭配电抗器组成滤波回路(如5%或7%电抗率)。
电容选型
需根据负载变化、谐波含量等选择动态补偿(SVG)或固定补偿,并考虑环境温度影响。
工业厂房(如注塑机、轧钢机等频繁启停设备)
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电梯等感性负载)
光伏/风电并网(补偿无功输出)
通过合理设计电容补偿,可显著提升电网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是现代电力系统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