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推板窑温度稳定性研究

时间:2007-04-29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湖南长沙4l01l1;2.湖南证兴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l2003)


摘 要:以烧结铁氧体磁性材料推板窑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温度稳定性的因素,旨在烧结镍锌铁氧体材料的窑炉中能解决烧结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问题,为以后的新材料烧结炉设计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温度稳定性,推板窑,滞后,自适应控制

中图分类号:TN8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07(2005)08-0010-03

推板窑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外界干扰不大时,一般认为是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因为在周围环境温度变化不大时,温控系统能保持其稳定的正常工作状态。这种系统在烧结普通铁氧体磁性材料时能满足要求,但在烧结镍锌铁氧体材料时,要求窑炉的温度波动的范围很小,在某些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温控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导致烧结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较差。笔者认为现有的温控系统设计理念没有解决环境干扰的滞后性问题,不是严格意义的白适应系统,这才导致以上问题。要解决推板窑的温度稳定性问题,关键要解决温控系统的滞后性问题,使温控系统能够具有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系统。
1 现有的设计

现有的铁氧体磁性材料推板窑的结构设计为上下加热方式,热偶采样点位于上下密闭的加热腔内,热量的传递为辐射和对流,上下加热室材料都为热容量大的重质材料。假定我们设定一个温度曲线,温控系统会按曲线将各段运行到设定的温度。对于各段上下加热室的温度、炉膛的有效空间各点有相对应的温度,用函数来表示为:

T=f(x、y、z、t)

式中:x、y、z-直角坐标系坐标,即各控温点位置;t-时间

设计中认为炉膛的有效空间为工作区,产品从推板窑入口被推进,经过一个长的工作区从窑出口被推出,因此我们通常在炉膛侧壁上设置多个取样点,用热电偶来采集温度数据,用记录仪来记录。 当外界环境温度有变化时,炉膛工作区温度变化,这是因为上下加热室本身的热惯性大,且不与工作区相通,因此上下加热室的温度变化相对于工作区的温度变化有一个滞后性,造成温控系统对外界干扰没反应,温控设计原理如。

温度控制仪是温控部分的,它把设定温度与控温热电偶反馈来的窑温进行比较,通过PID控制,调整其输出电压或电流控制触发器。触发器输出脉冲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从而控制加热器上的电压,控制各加热室的温度,达到间接控制工作区温度的目的。
2 自适应控制设计

首先,在结构设计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进:即减少上下加热室的热惯性,做到上下加热室与工作区气流相通,这样既有益于减少环境压力变化对工作区的影响,又有利于减少系统的滞后性。


其次,要彻底地解决系统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当周围环境温度及气压变化而工作区温度在将变未变时,电热推板窑温控系统已提前反应,自动调节输出,从而保证工作区温度的稳定性。

为此,我们可以改变温控系统的结构,在原有温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来进行温度控制,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起到一个反馈控制器的作用。当然,计算机还可以作为一个上位机管理平台来使用,在此我们不做讨论。从温控系统结构上说,就是增加一个反馈回路,将环境温度参数引入带计算机的温控系统,经过计算机对参数的分析处理,将新的温度设定值输出到温控仪,使温控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适应控制。改进后的温控系统原理图如所示。

在实际设计中,温控仪和计算机通讯,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温控仪的设定温度,仍然利用现有的温控系统的加热部分,新增加环境温度输入。同时,在推板窑上增加新的温度测量热电偶,其位置设定在工作区,同时将环境温度和炉膛测量温度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软件计算,得出合适的设定温度值,再将其输出到温控仪,通过温控仪控制炉温。 基于控制思想,在推板窑的各个工作区设定一个理想的曲线Xd,则控制系统的化指标为J,X为实际的温度曲线:

要达到J,需要一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可以设定边界条件为(T0,p0),(T0,p0)为某一个数值,传感器将随机采集的数值通过计算机与边界条件进行比较,反馈到控制系统,达到工作区温度稳定性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将自适应控制理论用于推板窑温度控制,这样,推板窑的温度稳定性增加,既达到了设备生产厂家提高工业窑炉性能的目的,又显著地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新型硅芯晶体炉的开发与设计
下一篇:晶体硅中缺陷和沉淀的红外扫描仪研究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