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 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Pv6协议栈

时间:2007-11-3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nternet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巨大,并将继续在未来得各领域持续发挥其影响力,集成了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及传感器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Internet为从虚拟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从而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人与自然交互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的需求。2000年12月IEEE成立了IEEE 802.15.4 工作组,致力于定义一种供廉价、固定、便捷或移动设备使用的,复杂度、成本和功耗极低的低速率无线连接技术,产品的方便灵活,易于连接、实用可靠及可继承延续是市场的驱动力,一般认为短距离的无线低功耗通信技术适合传感器网络使用,传感器网络是IEEE 802.15.4标准的主要市场对象。

  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无处不在”和节点数量庞大等特点,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数量巨大的IP地址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往往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的先天性缺乏应有的安全机制,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具有地址资源丰富、地址自动配置、安全性高、移动性好等 优点,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址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所以IETF于2004年11月成立了一个6LowPan(IPv6 over IEEE 802.15.4或IPv6 over LR_PAN)工作组,它规定了6lowPan技术底层采取IEEE 802.15.4,MAC层以上采取IPv6协议栈,致力于如何将Ipv6与IEEE 802.15.4展开,实现Ipv6数据包在IEEE 802.15.4上的传输,研究基于IPv6 over 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问题。目前这方面研究成为了一个很活跃的方向,其中,通过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对IPv6协议栈基本需求,借助协议工程学理论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体积小、功能全、效率高,适用于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已经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 over IEEE 802.15.4的技术特点之后,重点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且底层采用IEEE 802.15.4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设计方案,,还总结了基于IPv6 over IEEE 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设计的原则。

  1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 over IEEE 802.15.4的技术节点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高密度的微型节点组成,节点通过自我组织、自我愈合的方式组成网络,图1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图中分散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形成传感器网络。节点负责采集周围的相关信息,并采用多跳方式将这些信息通过Internet或其他网络传递到远端的监控设备。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个功能相同或不同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以及供电模块(电池、DC/DC能量转换器)等组成。节点在网络中可以充当数据采集者、数据中转站或者簇头节点(cluster-head node)的角色。作为数据采集者,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周围环境的数据(如温度和湿度),通过通信路由协议直接或间接将数据传输给远方基站(base station)或汇节点(sink node);作为数据中转站,节点除了完成采集任务外,还要接收邻居节点的数据,将其转发给距离基站更近的邻居节点或者直接转发到基站或汇节点;作为簇头节点,节点负责收集该类内所有节点采集的数据,经数据融合后,发送到基站或汇节点。与传统Ad Hoc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1)网络节点密度高,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单位面积所拥有的网络节点数远大于传统的Ad Hoc网络,2)传感器节点由电池供电,节点能量有限;3)网络拓扑变化频繁;4)网络应具备容错能力,正是由于以上特点,IPv6已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合对IPv6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IPv6地址自动分配机制和IPv6包头压缩机制,另外,还有一些管理问题、与无线数据链路层接口问题等,因此,设计IPv6微型协议栈时,除了要实现功能完整,高效实用。占用的存储资源少以外,如上所述的一些新要求也应考虑进来。


  
上一篇:高速串行通信模块中的串扰恶化
下一篇: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升的以太网技术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