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存储盘片的表面有一层薄膜,大功率的激光照射在这层薄膜上时,薄膜上会形成平面(Land)和凹坑(Pit),光盘读取设备将这些平面和凹坑信息转化为0和1,将光盘上的物理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刻录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来实现在光盘上存储信息的设备。
随着发展刻录机的刻录速度越来越快,刻录机对缓存容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受成本的限制缓存容量的增加幅度远远跟不上刻录速度的发展。大家知道,在刻录一盘空白的盘片的时候,不管以何种方式或格式刻录数据,刻录机都会预先读入数据到缓存(Buffer)中,当刻录机的缓存存满的时候,刻录机就会开始执行刻录数据的动作,缓存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供给刻录机才能保证刻录的顺利完成。但是数据传输给刻录机缓存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容易造成输入的速度跟不上刻录机的写入速度,如果缓存中数据被耗尽,此时就会发生Buffer Under Run(缓存欠载)错误,这样就会刻录失败,盘片报废。为了避免缓存欠载错误的发生,光储厂商相继开发了一些防刻死技术,以期望在数据短时间断流的状况下,把刻录的影响降到。
防刻死技术都是在激光头定位精度和Fireware软件上作了改进,当发生数据传输断流时,刻录机会自动记录下断点,并停止刻录动作,当缓存内数据符合要求时,再自动寻找到断点继续刻录。这样就避免了缓存欠载错误的发生,但防刻死技术也有它自己固有的缺点,首先使用防刻死技术会浪费时间和光盘的空间,在使用防刻死技术的时候,光头要从写状态变成读状态,而且要记录下断点,然后等待缓存中的数据满了再从断点处写入,一般来说,每使用一次防刻死技术需要大约30秒钟的时间。同时对于一些光头精度不高的刻录机来说,可能因为断点定位不准确而导致下次光驱读取不畅。有些防刻死技术还会出现使刻录的CD产生爆音等副作用。虽然有如上瑕疵,防刻死技术仍旧是降低刻坏盘几率的方法之一。
各厂商开发的防刻死技术各不相同,主要采用的有一下几种:
Burn-Proof
Just Link
Seamless Link
Power-Burn
Exaclink
SAFEBURN
SMART Clone
WriteProof
SuperLink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技术叫做光雕刻录技术。其实光雕刻录和上边的刻录技术并不是一个意思,光雕技术是惠普与威宝公司共同开发的一项允许用户在光盘背面刻写个性化图案的技术,需要刻录机和光盘同时支持。光雕技术用激光雕刻涂在光盘上的一层特殊材料,使其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雕刻的效果。物理结构上光雕刻录机比一般的DVD刻录机产品多了一个光头,专门用来定位的“光学定位器”,用来保证雕刻图案时的准确定位。通常支持光雕的光盘比普通光盘略贵一点。
刻录机规格是指刻录机的类型,可写式的光存储分为CD刻录机和DVD刻录机两种。CD刻录规格具有统一的规格-CD-RW,因此不存在规格兼容性的问题,市面上也只有一种类型的CD刻录机。而DVD刻录规格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格,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刻录规格(DVD-RAM、DVD-RW、DVD+RW),而且三种规格互相基本不兼容,三种规格都有各自支持的厂商。在市场上DVD+RW和DVD-RW占据主流,DVD-RAM的市场份额较小。目前多数刻录机都可以多种类型。此外对于DVD-RAM,很多刻录机,尤其是旧的刻录机,还不支持,并且有些刻录机只支持DVD-RAM的读取而不支持DVD-RAM的刻录:
CD-RW
DVD-RAM
DVD-RW
DVD+RW
DVD-Multi
DVD Dual
刻录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光驱内的激光束,读取储存在光盘片上的数据,而光盘片的上数据是通过光盘片上不同的凹凸面,由激光照射後会产反射平面(Land)与凹洞(Pit)两种不同的信号差异,这两种不同的信号差异可以仿真成0或1的数据形态,而将数据储存于光盘片内的。
光存储为外置和内置两种,内置式就是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内部,外置式则是通过外部接口连接在主机上。内置式是DIY市场中最为普遍的光存储产品类型,几乎所有的光储厂商都生产了内置式的ATA/ATAPI接口的产品。
外置式光储产品主要是针对需要移动工作的用户,更多的是强调移动性,在性能方面要逊色于内置式光驱。其数据传输率要受到外部接口的限制。而基于便携性的需求,外置式光储产品的体积、重量都受到制约,因此在家用市场的外置式光储产品性能要远低于内置式;而在市场性能又基本与内置式相当,但便携性又大大折扣,而且价格要远远高于内置式。
外置式光储产品
光存储驱动器的接口是驱动器与系统主机的物理链接,它是从驱动器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途径,不同的接口也决定着驱动器与系统间数据传输速度。目前连接光存储产品与系统接口的类型:
ATA/ATAPI接口
USB接口
IEEE1394接口
SCSI 接口
并行接口
最早期的光储产品还采用过一些专用接口,如索尼、美上美、松下等光驱厂商,都开发了本公司专用和光驱接口。此类接口之间互不兼容,如SONY的是34芯接口,而松下的则是40芯的接口。因此,这类专用接口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例如随机附带的驱动卡。另外,一些声卡如Sound Blaster、Pro Audio Spectrum等,也在卡上集成这类专用的光驱接口。由于兼容性差,目前此类光驱已极其罕见了。
1)CD刻录速度
CD刻录速度是指该光储产品所支持的的CD-R刻录倍速。目前市场主流内置式CD-RW产品能达到的是52倍速的刻录速度,还有部分40倍速、48倍速的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受主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三者刻录速度上的差异并不悬殊。52倍速这基本已经接近CD-RW刻录机的极限,很难再有所提升。外置式的CD-RW刻录机市场上的产品速度差异较大,有8倍速、24倍速、40倍速、48倍速和52倍速等,一般外形尺寸小巧,着重强调便携性的产品刻录速度一般是较低的水平。而体积相对较为笨重的外置式CD-RW刻录机基本都保持较高的刻录速度,甚至与内置式持平。
2)CD读取速度
C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C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光驱倍速。因为是针对CD-ROM光盘,因此该速度是以CD-ROM倍速来标称,不是采用DVD-ROM的倍速标称。目前CD-ROM所能达到的CD读取速度是56倍速;DVD-ROM读取CD-ROM速度方面要略低一点,达到52倍速的产品还比较少,大部分为48倍速;COMBO产品基本都达到了52倍速。
对于50倍速的CD-ROM驱动器理论上的数据传输率应为:150×50=7500K字节/秒。其实光驱读盘的速度快慢差别并非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在高倍速光驱的时代,各种光驱在读盘速度上都有长足进步,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系统中拖后腿的部件。而且,目前高倍速光驱的标称值只是在理想情况下读外圈的速度,实际应用中多数时间达不到这个理想状态,一般也就是24速的样子。因此不管是36速、40速还是50速的光驱,实际使用起来主观感觉差别不是很大。当然,高速的光驱可能更有优势,但它也有CPU占用率高、噪声大、振动大、耗电量大、发热量大等副作用。某些品牌的光驱,高速的品种反而不如低速的品种好,因此在选购光驱时我们不必强求光驱的速度。如果实在囊中羞涩的话,建议大家还是选择较低倍速的光驱,因为其价格便宜,而且性能也不会太差。但是只有在高速光驱(24速以上CD-ROM)才能读出CD-RW光盘的数据,在选购光驱时应当注意。
3)CD复写速度
CD复写速度是指刻录机在刻录CD-RW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刻录速度。较快CD-RW刻录机在对CD-RW光盘复写操作时可以达到32倍速,虽然DVD刻录机也支持对CD-RW光盘的可写,但一般CD复写速度要略低于CD-RW刻录机,只有个别的产品才能达到32倍速的复写速度。COMBO产品在CD-RW复写方面表现也不错,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基本都能达到24倍速的水平,部分产品也到到了32倍速。
4)DVD刻录速度
目前市场中的DVD刻录机能达到的刻录速度为16倍速,对于2~4倍速的刻录速度,每秒数据传输量为2.76M~5.52MB,刻录一张4.7GB的DVD盘片需要大约15~27分钟的时间;而采用8倍速刻录则只需要7到8分钟,只比刻录一张CD-R的速度慢一点,但考虑到其刻录的数据量,8倍速的刻录速度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DVD刻录速度是购买DVD刻录机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高倍速的DVD刻录机。
5)DVD读取速度
DV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DV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光驱倍速。该速度是以DVD-ROM倍速来定义的。目前DVD-ROM驱动器的所能达到的DVD读取速度是16倍速;DVD刻录机所能达到的DVD读取速度也是16倍速;目前商场中Combo产品所支持的DVD读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两种。
6)DVD复写速度
DVD复写速度是指DVD刻录机在刻录相应规格的DVD刻录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刻录速度。目前各种制式的DVD刻录机中能达到的DVD复写速度为4倍速,也就是每秒约5.4MB/s的速度。
7)BD刻录速度
BD(Blu-ray Disc)是蓝光光盘的缩写,BD刻录速度是指刻录机刻录蓝光光盘的速度。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蓝光的刻录光盘通常分DB-R和DB-RE两种。其中DB-RE为复写光盘,也就是可以刻录和擦除,它的成本比较高,刻录速度也比较慢,类似于DVD刻录盘里的DVD-RW。而DB-R类似于DVD-R,可以刻录但不能擦除,一般蓝光刻录机的刻录速度都是刻录DB-R盘。常见的蓝光刻录速度有2X、4X或者更高,蓝光的单倍刻录速度为4500KB每秒,相应的2X速度就是9000KB每秒左右。
虽然单倍速的蓝光刻录速度比单倍速的DVD刻录速度快了不少,但是由于蓝光光盘容量太大了,所以用2X速度刻录一张标准的25GB蓝光光盘要刻录将近50分钟。
8)BD读取速度
BD(Blu-ray Disc)是蓝光光盘的缩写,BD读取速度是指刻录机读取蓝光光盘的速度。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蓝光光盘通常分DB-R、DB-RE和DB-ROM三种。其中DB-RE为复写光盘,也就是可以刻录和擦除,当然也可以读取。它的成本比较高,刻录速度也比较慢,类似于DVD刻录盘里的DVD-RW。而DB-R类似于DVD-R,可以刻录但不能擦除。DB-ROM类似于普通DVD盘,只能读取,不能刻录,但是它的成本,读取速度最快。常见的蓝光读取速度有2X、4X或者更高,蓝光的单倍读取速度为4500KB每秒,相应的2X速度就是9000KB每秒左右。
虽然单倍速的蓝光读取速度比单倍速的DVD读取速度快了不少,但是由于蓝光光盘容量太大了,所以用2X速度读取一张标准的25GB蓝光光盘要将近50分钟。
9)BD复写速度
BD(Blu-ray Disc)是蓝光光盘的缩写,BD复写速度是指刻录机复写蓝光光盘的速度。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蓝光光盘通常分DB-R、DB-RE和DB-ROM三种。DB-ROM类似于普通DVD盘,只能读取,不能刻录,但是它的成本,读取速度最快。而DB-R类似于DVD-R,可以刻录但不能擦除。而DB-RE为复写光盘,也就是可以刻录和擦除,当然也可以读取。它的成本比较高,刻录速度也比较慢,类似于DVD刻录盘里的DVD-RW,可以刻录,可以删除,可以格式化。BD复写速度就是指对DB-RE盘的复写速度。常见的蓝光复写速度有1X、2X、4X等,蓝光的单倍复写速度为4500KB每秒,相应的2X速度就是9000KB每秒左右。
虽然单倍速的蓝光复写速度比单倍速的DVD复写速度快了不少,但是由于蓝光光盘容量太大了,所以用2X速度复写一张标准的25GB蓝光光盘要将近50分钟。
10)CD平均寻道时间
CD平均寻道时间是衡量光存储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光存储产品查找一条位于CD-ROM光盘可读取区域中的数据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单位是毫秒平均寻道时间是购买光存储产品的关键参数之一,更快的平均寻道时间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光存储产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低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速度提升之后却带来了一些其它新的问题。高速度旋转的盘片容易产生震动、发出噪音、产生更大的热量,其中震动会使激光头定位难度增加,必然导致寻道时间变长。因此在光驱倍速增加的同时,激光头的传动机构和定位系统也一直在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时,降低寻道时间。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的40~56倍速光存储产品的寻道时间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刻录机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寻道时间要长,平均寻道时间越短,代表光储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连续传输表现也会更好。
11)DVD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衡量光存储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光存储产品查找一条位于光盘可读取区域中的数据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单位是毫秒平均寻道时间是购买光存储产品的关键参数之一,更快的平均寻道时间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光存储产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低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速度提升之后却带来了一些其它新的问题。高速度旋转的盘片容易产生震动、发出噪音、产生更大的热量,其中震动会使激光头定位难度增加,必然导致寻道时间变长。因此在光驱倍速增加的同时,激光头的传动机构和定位系统也一直在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时,降低寻道时间。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的40~56倍速光存储产品的寻道时间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刻录机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寻道时间要长,平均寻道时间越短,代表光储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连续传输表现也会更好。
12)缓存区容量
光存储驱动器都带有内部缓冲器或高速缓存存储器。这些缓冲器是实际的存储芯片,安装在驱动器的电路板上,它在发送数据给PC之前可能准备或存储更大的数据段。CD/DVD典型的缓冲器大小为128KB,不过具体的驱动器可大可小(通常越多越好)。可刻录CD或DVD驱动器一般具有2MB-4MB以上的大容量缓冲器,用于防止缓存欠载(buffer underrun)错误,同时可以使刻录工作平稳、恒定的写入。一般来说,驱动器越快,就有更多的缓冲存储器,以处理更高的传输速率。
CD/DVD驱动器带有缓冲或高速缓存具有很多好处。缓冲可以保证PC以固定速度接收数据。当一个应用程序从驱动器请求数据时,数据可能位于分散在光盘上不同地方。因为驱动器的访问速度相对较慢,在数据读取时会使驱动器不得不间隔性向PC发送数据。驱动器的缓冲在软件的控制下可以预先读取并准备光盘的内容目录,从而加速次数据请求。
光驱读取数据的规律是首先在缓存里寻找,如果在缓存中没有找到才会去光盘上寻找,大容量的缓存可以预先读取的数据越多,但在实际应用中CD-ROM、DVD-ROM等读取操作时,读取重复信息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大部分的光盘更多的时候是一次读取数量较多的文件内容,因此在CD-ROM、DVD-ROM驱动器上缓存重要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大多此类产品采用较小的缓存容量。CD-ROM一般有128KB、256KB、512KB几种;而DVD一般有128KB、256KB、512KB,只有个别的外置式DVD光驱采用了较大容量的缓存。
在刻录机或COMMBO产品上,缓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在刻录光盘时,系统会把需要刻录的数据预先读取到缓存中,然后再从缓存读取数据进行刻录,缓存就是数据和刻录盘之间的桥梁。系统在传输数据到缓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传输的停顿,如在刻录大量小容量文件时,硬盘读取的速度很可能会跟不上刻录的速度,就会造成缓存内的数据输入输出不成比例,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导致缓存内的数据被全部输出,而得不到输入,此时就会造成缓存欠载错误,这样就会导致刻录光盘失败。因此刻录机和COMMBO产品都会采用较大容量的缓存容量,再配合防刻死技术,就能把刻坏盘的几率降到。同时缓存还能协调数据传输速度,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刻录机产品一般有2MB、4MB、8MB,COMBO产品一般有2MB、4MB、8MB的缓存容量,受制造成本的限制,缓存不可能制作到足够大。但适量的缓存容量还是选择光储需要考虑的关键之一。
13)写入方式
制作不同类型的光盘时采用的写入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较常用的写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次写盘(Disk At Once)
一次写盘方式(Disk At Once),一般缩写为DAO。一次写盘是单次的写入方式,引导区、数据磁道以及导出区都是一次性写入,一次写完之后光盘就关闭,即便此次写入没有写满整个刻录盘,也无法再写入其它数据。当引导区写入到光盘上时,并没有在该引导区标示出下一个可用的地址,因此光盘就被视为关闭,再就无法写入更多的数据。
这种写入模式主要用于光盘的复制,一次完成整张光盘的刻录。其特点是能使复制出来的光盘与源盘毫无二致。DAO写入方式可以轻松完成对于音乐CD、混合或特殊类型CD-ROM等数据轨之间存在间隙的光盘的复制,且可以确保数据结构与间隙长度都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DAO写入方式把整张光盘当作一个区段来处理,一些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张光盘彻底报废,所以它对数据传送的稳定性和驱动器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轨道写入(Track At Once)
轨道写入方式(Track At Once),一般缩写为TAO,与DAO的单次写入不同,TAO是种多次写入的方式。TAO是以轨为单位的写入方式,在一个写入过程中逐个写入所有轨道,如果多于一个轨道,则在上一轨道写入结束后再写下一轨道,且上一轨道写入结束后不关闭区段。
因为是用这种方式刻录各个轨道,也就是说刻录前一轨道结束后,激光头要关闭,刻录下一轨道时再将其打开。因此,以TAO方式刻录的轨道之间有间隔缝隙。如果是数据轨道和音轨之间,则间隔为2到3秒,如果是音轨之间则间隔为2秒。这一点对于刻录数据光盘没有影响。
以TAO方式写入时,可以选择不关闭区段,以后还可以添加轨道到光盘的这一区段,一般用于音乐CD的刻录,而对数据光盘无效。没有关闭区段的音乐CD不能在CD或VCD播放机上播放,没有关闭的区段可以在刻录软件中进行关闭,关闭后就可以在CD或VCD播放机上播放了。TAO模式主要应用于制作音乐光盘或混合、特殊类型的光盘。
区段写入(Session At Once)
区段写入方式(Session At Once),一般简写为SAO。这种写入模式一次只刻录一个区段而非整张光盘,余下的光盘空间下次可以继续使用;常用于多区段CD-ROM的制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制作合辑类型的光盘。但每次刻录新区段时都要占用约13MB左右的光盘空间用于存储该区段的结构以及上一区段的联接信息,并为建立下个区段作好准备。因此区段过多会浪费较多的光盘空间。
飞速写入(On The Fly)
飞速写入方式(On The Fly),一般简写为OTF。一种很常用的写入方式,在早期,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只能在刻录前将数据预先转换成使用ISO-9660格式的Image File(映像文件),然后再进行刻录;目前的电脑处理速度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实时转换,这种将数据自动实时转换成ISO-9660格式,然后进行烧录的方式就叫飞速写入。
多区段写入(Multi Session)
多区段写入方式(Multi Session),一般简写为MS。每个刻录过程只刻录并且关闭一个区段,剩余空间下次可以继续刻录下一区段。因此,往往光盘上存在多个区段,称为多区段光盘。如果光盘中只有一个区段,但光盘没有关闭,也可成为多区段光盘。这种方式多用于数据光盘的刻录,方便之处在于不必一次刻满整盘。
数据包写入(Packet Writing)
数据包写入是一种磁道内多次写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刻录盘空间的浪费。每个数据包使用4个扇区,一个用作“进入”、2个用作“离开”、一个用作“链接”。数据报可以固定大小,也可以调整,不过大多数的刻录机和刻录软件都使用固定大小的数据包,这样会在处理文件系统时更为方便、有效。数据包写入通常使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磁盘各式)文件系统,不过直到Windows2000都不直接支持数据包写入或UDF文件系统,必须要加载一些特殊的驱动程序。
一、尽量避免进行读取操作
CD刻录机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进行刻录,此外它还具备最基本的CD盘读取功能。但相对CD-ROM而言,刻录机的读取功能是非常薄弱的,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它不适宜进行读取操作。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CD刻录机对光盘的读取速度是比较慢的,而且经常会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错误,有时候甚至无法读取光盘。倘若经常进行读取操作,会极大地破坏刻录机的光头,从而造成在刻录时发生数据定位错误等问题,直接导致刻录失败,既浪费了刻录盘,又影响了刻录机的正常寿命。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同时给爱机配备上刻录机和CD光驱,让它们各司其职,那是最理想的情况。对于经常需要读取和刻录光盘、预算又比较紧张的朋友来说,也不用太担心,我们可以把CD盘放到刻录机里,用Nero等刻录软件进行模拟刻录,也就是制作成一个ISO文件,保存到电脑上,然后再用金山模拟光驱等软件进行读取。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刻录机的读盘时间,有利于延长刻录机的寿命。
二、合理运用不同的刻录速度
现在主流的CD刻录机大都是52倍速的,如果用52倍速刻录一张700MB的光盘,整个刻录过程大概需要1分钟时间,那么,是不是就应该采用52倍速来刻录呢?在刻录音乐CD、数据光盘等不同类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采取同样的速度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CD刻录机一般都具备自动纠错功能,在高速刻录时会自动检测和纠正写入错误,但这种功能并非十分保险的,特别是对于质量不太好的刻录盘,往往会导致刻录失败,或者刻录出来的光盘无法稳定、正常地使用。如果刻录机和刻录盘的质量都不是特别好的话,建议还是采用较低的速度来刻录,比如说在进行数据光盘的刻录时使用16~24倍速,刻录质量就比较有保证了。对于音乐CD,则应该采用更低的刻录速度,因为刻录机并没有对此提供自动纠错功能,而音乐CD对稳定性的要求又相对较高,较低的刻录速度可以让数据写入得更平稳更连贯,从而保证了音乐CD的质量。一般来说,采用8~12倍速是比较合适的。笔者有一次要刻录一首伴奏曲,采用4倍速,把mp3刻录成音乐CD,刻成后试听,感觉音质比用8倍速刻录出来的效果要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噪音。特别是用质量一般的刻录盘进行刻录音乐CD的时候,要想保证刻录效果、避免刻录失败的话,还是尽量采用低速刻录吧。
三、刻录间隔时间一定不能太短
有些朋友在需要进行大量刻录的时候,往往让刻录机不间断地工作,刻录完一张光盘,马上刻录下一张,或者只让刻录机休息一会儿,又重新投入工作。如此高负荷的运作,看起来效率很高,实际上对刻录机的伤害很大,因为刻录时是要产生热量的,如果刻录机内的热量无法及时地排散出去,会对里面的元件造成损害。更重要的是刻录机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下,光头等重要元件的磨损度会急剧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到刻录机的寿命。正确的做法是,每当刻录完一张光盘,就应该让刻录机休息一下,待到温度基本上降下来了,再进行下一次刻录。在刻录了若干张光盘以后,应该暂时停止刻录工作,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笔者有一个朋友,刚买来个刻录机,就进行大量刻录,待到再次使用时,发现再也无法成功刻录了。虽然300多块的价格不算太高,但倘若是白白浪费掉,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很舍不得吧?
四、尽量避免使用“超刻”
许多朋友都喜欢通过“超频”来提供系统的性能,相同地,也有些朋友想通过“超刻”来给容量有限的刻录盘写入更多的数据。从理论上来说,空白刻录盘的实际容量一般都会比标称容量大一些的,而市面上的主流CD刻录机也一般都支持“超刻”功能,但是,和“超频”失败的后果类似地,“超刻”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刻录机在刻录的时候是先写入光盘最里圈的0磁道,然后是1磁道,2磁道……一圈圈地往外刻录,到了标称容量的面,就刻录到光盘的边缘地带了。如果要进行“超刻”的话,必须在光盘的边缘地带进行数据写入。在此区域写入的数据往往很不稳定,如果发生写入错误的时候,因为刻录机具有自动纠错功能,因此刻录机一直会尝试进行纠错工作,从而加重了它的工作负担,甚至会因为长时间的进行纠错工作而使光头报废。相关的测试也表明,“超刻”能带来的额外写入空间并不甚多,能够达到50MB就已经相当了。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此冒风险。
五、经常保持刻录机的内部清洁
如果灰尘等微粒进入了刻录机内,在进行刻录时,灰尘很容易被吸附到高速旋转的盘片上,如果灰尘又恰好和刻录机的支附平台接触时,很有可能在光盘上划下或长或短的花痕,从而影响到光盘的刻录质量,甚至使盘片报废。如果微粒与光头发生接触,还有可能损坏到光头,最终损坏到刻录机本身,因此在日常对刻录机内部进行一定的清洁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进行刻录之前。比如可以用专用棉球签来进行清扫。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工作,如果保养得好的话,刻录机的使用寿命是可以大大延长的。
六、其他注意事项
有时候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刻录好一张音乐CD时,用光驱可以打开播放,但用CD机却无法正常地读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说,盘片的质量不好,CD机不支持;刻录过程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错误。虽然未必是因为刻录机的问题,但暂时换用另一种质量较好的盘片进行刻录却可以大概推测出问题到底是刻录机的问题还是刻录盘的问题。如果是刻录机的问题,就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处理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