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宏:加快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构建全国统一数据市场

时间:2024-08-0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全面部署。
  《决定》指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决定》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交易、分配、流通等环节相关工作做了重要擘画,备受关注。北京交通大学ICIR中心教授张向宏对《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引领经济下一个30年快速发展,也可为将来“国家数据集团”成立奠定基础。
  下一个30年经济增长新引擎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并开始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迅速遍及世界各地。借助“互联网+”,全球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22年全球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4倍多。
  与此同时,美国凭借其在传输网络、根服务器、IPV4协议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培育出了微软、英特尔、谷歌、脸书、亚马逊、苹果、特斯拉等一大批信息技术跨国企业,在软硬件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张向宏看来,美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已引领全球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而我国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成为引领下一个30年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和国家战略资源,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以“数据自由流动”为招牌,试图继续维持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形成的领先优势;欧盟则以“保护个人信息”为手段,通过建立“共同数据空间”,希望在全球数据治理规则中赢得一席之地;其他国家则分别选择加入美国或欧盟的数据流通圈。
  北京交通大学ICIR中心教授张向宏表示,我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成为引领全球下一个30年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可为将来“国家数据集团”成立奠定基础。
  张向宏指出,与30多年前美国的NII一样,我国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把“互联网+”升级为“数据要素×”,必将在今后30年间,构建起全球范围的新型数据空间,不断增强在数据交换交易协议和标准等软基础设施制定的话语权,掌握适度超前的通信网络和算力等硬基础设施研发的主动权,进而引领数据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爆发,为我国培育出一大批新的全球型数据企业,推动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不仅如此,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也可为将来“国家数据集团”成立奠定基础。张向宏认为,与电力、铁路、通信是工业时代国家战略一样,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国家战略资源,也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数据、电力、铁路、通信等国家战略资源均具有网络状、跨区域分布等特点。我国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电力网、铁路网、电信网,成立了一批中央企业,牢牢控制住了相应的战略资源。张向宏表示,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并以此为基础成立“国家数据集团”,可以有效统筹运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和重要企业数据资源,将数据这一数字时代的国家新型战略资源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四大独特优势
  我国具有构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四大独特优势。
  一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张向宏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包括鲜明的目标导向优势、强大的组织动员优势、高效的创新协同优势、以及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等。
  二是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张向宏表示,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27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各项数字化基础指标均占据全球第一。到2023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6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5%,稳居世界第二。全国数据资产市场总规模8.6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4.4万亿,数据资产衍生市场总规模将达到百万亿规模,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三是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张向宏指出,2023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达2万亿元,数据产量达32ZB,数据存储量达1.73ZB。我国已有226个地方建立了省市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的数据集超过34万个,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数据资源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5000亿次。我国线上消费、生活、工作和学习生成的数据以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3~5年内我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资源库。
  四是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我国每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近3000万人次,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人社线上服务达141亿人次,在线教育人次已达到1.2亿人次。张向宏强调,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数字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数字社交等数据应用场景方面居于全球前列。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以数据要素制度为基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载体,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其中,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不仅承载着数据要素制度的落地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更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空间和保障,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础。张向宏认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内数据大循环市场,并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最终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
  当前,我国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已具备一定基础。据了解,“1+32+N”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国务院部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正逐步完善;浙江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了省级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并依托公共数据平台开发了数据开放域,构建了省市两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域,构建起了公共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可信安全流通的省域数据空间;上海市以区块链、数据编织、隐私计算、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管理、大规模图计算、智能数据工程等前沿数据技术为支撑,重点从产业数据枢纽、特色数据空间、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流通交易环境等方面,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生产流通平台;中国气象局已建设完成能满足各类应用接入的新增需求,完善扩充气象应用算法,丰富开源用户互动反馈响应,动态循环升级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国家卫健委确定东西南北中五大医疗健康大数据区域中心试点及15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汇集区域数据。
  三个切入点
  那么,如何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张向宏认为有数据空间、软基础设施、硬基础设施三个切入点。
  在数据空间方面,选择有基础的行业和城市建设“国家数据空间”。张向宏认为,选择数据规模大、数据质量高、应用场景多的行业和城市,统筹建设条块结合的国家数据空间,形成数据所有者、数据提供者、数据生产者、数据消费者、数据应用程序提供者、数据平台提供者、数据市场提供者、身份提供者等多种主体,能开展自主操作、公平共享和交换、可信管理和认证、以及互操作的可信安全国家数据空间。
  软基础设施方面,研究制定工具、标准、协议等各种软基础设施。张向宏表示,研制数据操作工具,以便数据主体能便捷操作数据授权、删除、修改撤销、权限设置等;研制身份管理工具,确保参与者能确认数据共享的对象;研究认证工具,确保数据平台中的软件连接器可被信任;研制智能合约工具,确保数据权限设置;制定数据互操作性协议和标准,确保平台上各主体间可以用相同方式进行交互;组织实施数据连接器国家重大研发项目,为提供各类主体提供数据访问和交换接口,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无缝流动。
  硬基础设施方面,继续适度超前部署信息通信网络和算力基础等数据硬基础设施。张向宏指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今后,我国应继续保持适度超前部署新一代高速固定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数据硬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安全可控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华胜天成CIO王士迪:如果不向AI转型,我们可能已经被淘汰了
下一篇:三星芯片负责人再发警告:芯片或陷入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