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行业,形成了汽车、电子、装备、材料、医药、消费品等“多点支撑”产业格局……重庆已成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如何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二场专题云记者会,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结合工作实际,给出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数字经济、科创生态”四大关键词。
蓝庆华指出,重庆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统领,聚焦“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数字经济、科创生态”四大关键,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数字新动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绿色新模式,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结构方面,一是要建设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加速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两大万亿元级优势产业集群,智能装备、新型储能等千亿级元特色产业集群,布局高成长性未来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做大做强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空间集聚,打造“产品+服务+应用场景”的产业生态,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三是全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重要产业链备份基地。
产业组织方面,将抓好三点,一是畅通产业链“微循环”,力争到2027年,12条主要产业链“尚处空白”与“发展不足”环节占产业链全部关键环节比重降低至50%以下,领军“链主”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总体稳定。二是打通产业链“关键点”,对接实施好国家科技专项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五基”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有序实施一批产业化、工程化攻关项目。三是通过培育产业链“领头羊”,力争到2027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50个以上。
数字经济方面,重庆要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通过深化“一链一网一平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融通发展等,力争到2027年,规上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全覆盖,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新建设50个智能工厂、500个数字化车间。要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通过统筹打造“芯屏端核网”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力争到2027年,软信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芯屏端核网”数字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打造250个以上智慧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数字化治理。
创新生态方面,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领域需求和技术支撑短板弱项,组建行业迭代升级创新集群。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专业技术研究院,新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平台,构建从科技研发到用户反馈的迭代升级闭环链条。聚焦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生命科技等新技术,提供从小试、中试到量产、迭代的场景服务,让新技术不断在场景中验证、迭代和示范,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