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最主流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回收和利用是实现“双碳”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如何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成为业界聚焦的方向。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锂电池“退役潮”,但全国范围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存在着行业进入门槛低带来的“小散乱差”局面,以及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低、高端和基础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不相匹配。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从大到强、迈向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动力。
记者获悉,近年来在政产学研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动力锂电池在生产规模、产品性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是,相对动力锂电池的发展,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发展,但回收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
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2年底相关注册企业8.8万家,但“白名单”企业仅88家。柳江告诉记者,相关企业能力参差不齐,带来的则是在回收再利用上存在着残余安全放电效率低、有价金属回收率低、再生产品质量差、废渣产量大、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近5年内国内动力锂电池产量累计达到1005GWh,年均增长66.7%,退役量累计100.7万吨,年均增长73.5%。预计2023年退役量可达48.19万吨,2027年将达137.01万吨,年均增长约30%,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面对中国即将迎来的大规模动力锂电池“退役潮”,柳江告诉记者: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牵引,将高端制造的能力和体系贯穿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全链路。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准入条件。设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业单位新建项目资格准入、安全准入、环保准入等强制条件,引导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建立国家和省市级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退役动力锂电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加快突破电池放电效率掣肘,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大资源再生力度,减少“三废”排放量。
三是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人才,落实各级政府得人才吸引政策。
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组织制订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质量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建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