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铝厂先后从富士,ABB,siemens,Alsthom等公司引进了电解铝工业用整流设备,这不仅使我国电解铝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电化学整流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国内电解铝用整流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经过近二十年的运行,目前该类设备大部分处于超龄服役,于是将进口整流设备加以改造的想法便提上了议事日程。鉴于各厂的情况,有些厂家将全套整流设备(包括变压器、整流装置)全部更换为国产设备,有些则保留了变压器而将整流装置加以改造。对于后者,由于变压器的出线形式决定了整流装置的结构,因此,改造后的整流设备也只能采取原来的电路结构。同时由于饱和电抗器绕组结构的差别,使得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也不同于国产饱和电抗器的控制方式。
1 电路简介
以中铝公司青海分公司九号机组改造为例,由四套整流机组构成4×56 kA、1150 V的电解系列,其整流机组(包括变压器、整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为Siemens AG公司生产(见图1)。由于在引进时预留了一台变压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青铝公司为了整流设备运行的相对可靠性,于2003年决定由我所为该变压器配置了一套整流装置。该装置自投运以来,由于原变压器为非同相逆并联结构,致使整流主柜出现不少发热点。虽几经整改,但效果仍然不及同相逆并联结构理想。在对控制系统的改造中,出现了稳流控制输出接口与Siemens饱和电抗器端口无法匹配的情况。
由图1可见,整流变压器为Y/Y△联接,其中Y/△联接组对应图l(b)中所示整流桥。二次测Y和△两绕组每个整流臂分别设有一套电流互感器作为电流测量保护之用,并未提供更多的互感器输出接口,因此控制电路无法获得交流电流取样(Siemens整流装置两组桥的电流取样,分别由整流机组内各整流桥臂上的电流互感器得到)。Y、△两组整流桥所对应的饱和电抗器分别由一对输出端子控制即(2a,2b)及(3a,3b),见图1(a),这与国内饱和电抗器的绕制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通常国内饱和电抗器控制绕组是按照三套设计:其中一套用干榨制回路.一套用于偏移回路,另外一套作为备用。这三套绕组在结构和匝数上完全相同,可以互换使用;与国外饱和电抗器绕组区别是直流阻抗较低(通常小于0.1Ω)。Siemens生产的饱和电抗器绕组的直流阻抗较高,约为1n,差别非常大。由于原变压器的交流电流互感器的原因,无法独立取得Y、△两组整流桥交流输入电流的大小,只能从整流机组总直流互感器取得输出直流电流的大小。由上述可知,因无法单独获取Y、△两组整流桥的交、直电流而只能取得两组整流桥总直流电流,因此要实现对该整流机组的稳流控制,只能将Y组饱和电抗器绕组与△组饱和电抗器绕组串接起来同时进行控制。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国内设备的控制方式(见图3)与进口设备控制方式的区别在于:国内设备采用两个独立电路即控制回路和偏移回路。这两个控制回路分别对应一组整流桥(A桥或B桥)中的两个饱和电抗器绕组,这两套绕组可以单独调整,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电连接。电流取样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交流电流互感器取样,整流变换后得到。一种是通过本桥输出侧直流电流互感器取得,二者互为备用。而将要改造的整流机组是采用单一电流取样(总直流电流),单一饱和电抗器绕组控制(将Y桥与△桥饱抗绕组串联起来)。同时为了增加饱和电抗器的调压深度,需要在饱和电抗器绕组中施加一个反向电流,使得饱和电抗器磁化曲线处于负向低点,扩大调节范围。因此,在电路设计中须将二极管整流桥与可控整流桥反向并联起来,实现在同一绕组内正反向电流的同时输出。为了克服由于反向并联引起的环流,必须在各自的回路中增加适当的阻抗,尽量减少两种电流的相互影响。同时由于控制回路的直流阻抗较大,为了获得足够的控制电流,控制电源变压器的电压等级也明显不同于国内配套设备。
2 性能特点
由于饱和电抗器控制回路的直流阻抗非常大,在参考了Siemens原设备的相关参数后,将饱和电抗器的正向激磁电流与反向激磁电流的输出值分别控制在9A和6A左右。为了方便调节正、反向激磁电流的大小,在电路上专门设置了两台三相调压器,分别调整正、反向激磁电流,避免了由于回路阻抗的偏差导致正、反向激磁电流的大小难以准确整定的现象。这一优点在实际使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调试过程中根据电解槽效应大小逐次调整正、反向激磁电流的大小,使之达到的运行点。最终将正向激磁电流整定为4~5A(无阳极效应时),反向激磁电流整定为5A。通过实际试验,饱和电抗器的调压深度可以达到60V,基本满足‘广电解生产的要求。
在相关资料不全面,数据不详细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改造,实现了自动稳流,运行效果良好。但是,该套控制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一,未能实现Y、△两绕组独立电流取样,致使无法对两组整流桥独立进行控制,实现电流的均衡调整;其二,由于缺少交流电流取样,致使无法实现交、直电流反馈互备,给设备运行留下不可靠因素。本次与进口变压器配套设计的实践,为今后类似设备的改造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