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价格骤降产业下行周期开始?

时间:2008-08-22
  液晶行业的新一轮下行周期似乎又将开始。从今年6月开始,一场由惠普、宏碁与戴尔等个人电脑厂商联手清理库存引发的液晶下跌狂潮,已经蔓延至整个行业。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液晶面板价格整体下跌了20%-30%,以液晶面板为主要零组件的c、液晶电视等降价幅度也在20%左右。 
  
  自2006年以来,液晶面板价格已很长时间没有过这样的大幅波动。由于液晶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业内一般称之为液晶周期,也俗称“液晶循环”。一个完整的液晶周期包括供大于求、产业景气度衰退、供小于求、产业景气度上升等四个阶段。液晶面板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断变化是引起面板价格成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少行业分析人士据此断言,一个新的液晶下行周期可能就此开始。 
  
  液晶面板两月下跌超过20% 
    
  8月上旬液晶面板报价 
  
  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价格在今年4、5月份时还是比较平稳的,像19英寸宽屏液晶面板的价格,5月只比4月涨了2美元,而到了6月初又比5月份降了3美元。虽然价格有涨有跌,但波动幅度很小。而到了6月份以后,液晶面板价格开始疯狂下跌,两个月的下跌幅度就达到了20%-30%。各主要尺寸的液晶面板价格,19英寸宽屏从6月份的122美元降到了8月份的88美元,跌幅为28%;22英寸宽屏从6月的153美元降到了8月份的118美元,跌幅为23%。有业内人士认为,历经7、8两个月的重挫后,包括17英寸、20英寸和22英寸宽屏的价格已降到成本之下,部分二线液晶面板厂家甚至已出现亏损。 
  
  液晶电视面板方面,32英寸的价格早已从340美元跌到了280美元以下,42英寸的价格也从550美元下跌至450美元以下,52英寸的价格的降幅更大,已由原来的1400美元跌至900美元。 
  
  笔记型计算机(NB)面板价格则在8月后补跌,下跌幅度约在7%左右。 
  
  液晶面板价格的大降,在7月底也开始传递到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等终端消费品上。根据比特网对广州市场的监测,液晶显示器方面,市场最热的19英寸宽屏的价格已从1300元左右降到了1000元左右,未来极有可能进一步降到900元左右;22英寸宽屏液晶价格则从1600-2000元左右降到了1500-1400元左右,降价幅度也达到20%左右。液晶电视方面,由于各品牌定位不同,其价格差异也比较较大,但都在7、8月间有不小的降价幅度。以目前最的32英寸液晶电视来看,外资品牌价格已普遍从7000-8000元左右,降到了5000-6000元左右;而国产品牌则从6000-7000元左右,降到了4000-5000元左右。无论外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降价幅度都达到了15%左右。虽然这与奥运可能不无关系,但液晶面板价格大降仍是根本原因。 
  
  液晶下行周期是否开始? 
  
  作为一个明显的周期性产业,液晶行业此前已经经历过6个液晶周期。通过对液晶周期历史数据的分析,会发现如下规律性特点:每个周期的时间跨度平均在2-3年左右;每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有逐渐缩小趋势,体现在产品价格波动的日益平缓;一个完整周期内存在上升周期延长、下降周期缩短的趋势;其中周期性高点的时间之窗往往集中在年中(如2002年7月、2004年6月);而周期性低点的时间之窗汇聚在年末与年初(如2001年9月、2003年1月、2005年2月)等。 
  
  经过2005、2006年的衰退,液晶面板厂商享受了自07年2季度以来15个月左右的“美好时光”,现在进入下行周期似乎并不令人奇怪。不过,如果考虑到目前液晶行业的现状的话,就会明白,此次液晶面板的价格大降是在大多数企业的意料之外的(目前的降价时间点也与液晶周期不合)。 
  
  目前的液晶面板产业一、二线厂商市场能力和产能相差悬殊,产业集中度非常高。三星、LGD、友达、奇美、夏普五家厂商的产能占了全行业的85%以上。而在这5家中,友达、奇美的市场影响力又明显不如三星、LGD和夏普。而由于这5家大厂一直以来都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扩产谨慎,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2008年会有这样大规模的降价行动。 
  
  另一方面,经过2005、2006年的投资高潮后,2007年液晶面板行业的投资出现回落,全年投资82亿美元,同比下降35%。由于液晶面板生产线从投资到生产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也造成2008年液晶面板新增供应偏紧。2007年面板产能按面积计算增长了42%,而2008年预计仅增长23%。据现有消息,2008年仅有2条新线投产和部分厂家扩产。6G方面有LPL扩产,由4Q07的150K提升到4Q08的210K,奇美新G6线1Q 08年投产,4Q 08达到80K;7.5G线奇美月产由4Q 07的50K提升到4Q 08的100K;三星条8G线月产能由4Q 07的50K提升到4Q 08的80K,第二条8G线3Q08年投产,设计产能为50K。目前,新增高世代生产线已进入投产期,而二线厂商则失去了继续扩张高世代生产线的能力。 
  
  而从需求情况来看,尽管受美国次贷危机和石油价格大涨的影响,经济放缓,但实际上,由于适逢奥运,液晶电视消费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而个人电脑、手机等液晶终端产品的需求也仍在增长之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液晶面板需求并没有大规模减速的迹象。 
  
  当然,仅仅用液晶周期理论也是不能解释本轮的液晶面板降价行情的。毕竟,液晶周期仅仅是一种现象观察,现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液晶面板的价格大跌,其实主要与液晶电视等终端产品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有关。从SONY、三星等公司近期发布的公告看,液晶电视销售在近两个季度内虽有增长,但远没有达到预期。惠普、戴尔等公司的清库也与销量增长不如人意有关。而奥运因素即将过去,而经济放缓已成定局,这才是液晶面板大厂选择大幅度降价的主要原因。 
  
  液晶巨鳄“阴谋”浮现? 
  
  对于这次面板降价危机,台系面板厂商纷纷表示,将以大幅减产来调整供需关系。奇美在7月已开始减产,其在7-9月的平均减产幅度将达到15%。同时,奇美还将以调低资本支出为手段,做好过冬的准备。而友达、华映等企业今年7月也分别作出了减产5%-10%的决定。 
  
  不过,三星电子、索尼、夏普和松下截至目前为止仍没有做出减产的决定,反而逆向加码扩大投资。据报道,松下电器在7月14日为其在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动工建设的液晶面板新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这也标志着松下正式开始由等离子型平板电视厂家向液晶产品领域转型。而韩系厂商LGD方面虽发布通告称该公司决定8月减产10%,并在近期减少龟尾和坡州液晶面板生产线玻璃基板的投入量,但其液晶面板8代线的装机仪式仍依计划在8月8日8时举行。 
  
  而在此次价格危机之前,由三星、索尼和夏普组成的所谓“3S阵营”一直在加大对于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2007年11月,三星曾宣布增加液晶生产线投资至20600亿韩元(约合22.1亿美元),以扩大其第八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而此前,三星已宣布将与索尼公司联合部署第八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该生产线每月将实现50000块液晶面板的产量。借助这条目前的第八代非晶TFT液晶面板生产线,三星与索尼将进一步扩大液晶市场。2008年2月,索尼与夏普在日本联合宣布,索尼将向夏普在建的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注1000万日元(相当与9.25亿美元),以确保有足够的液晶面板产品来满足快速增长的液晶电视机需求。这些交易将使得夏普、索尼和三星电子之间建立起更大范围的合作关系。 
  
  而未来二年内,随着夏普将构建个10代面板工厂和IPS Alpha公司将构建的8代工厂,日本制造商的投资总数也将增长。 
  
  此前,在液晶电视领域,已有不少国产品牌负责人认为索尼等有挟面板成本优势逼退大陆品牌的嫌疑,而他们的普遍做法是 “电视亏损面板补”。不过,也正因如此,索尼等厂商似乎更不应该同时“倾销”面板,否则的话,就是“电视面板都亏损”了。而索尼也公开表示,不会低价倾销面板或液晶电视,其面板投资主要是为满足自用。 
  
  这样看来,韩系厂商应该是此次面板降价的幕后推手。有行业分析人士更指出,由于LGD和三星电子2001-2003年投建的5代线去年已经折旧完毕,因此其成本优势更为明显,如果液晶面板价格继续下降,成本更低的韩国企业将借机抢夺奇美、友达等部分订单。这次韩国企业采取加码投资的战略,“如果面板价格持续下降,大陆等二线面板厂重伤,台湾业者小伤,韩国业者竞争力将更上一层楼。” 
  
  国内液晶面板厂商上广电有关人士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了韩国厂商的意图,如果价格继续下降,今年第四季度,国内的液晶面板商将重新亏损而且份额大幅下降,而韩国的三星、LGD虽然利润也会下降,但是却抢夺了市场份额,现在到了两岸面板业者必须合作减产的时刻,而且幅度应该更大。” 
  
  当然,由于韩国的5代、6代线数量只有5条左右,远不能满足液晶显示器面板的需求,而中国目前还有几条5代线产能在今年年底开出,说韩国企业欲借此将大陆和台系面板厂商淘汰出局,也较为勉强。 
  
  因而,要判断韩系厂商的此次降价行动是阴谋还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还需进一步观察。现在判断液晶面板行业已进入下行周期也还证据不足。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上一篇:TMD、出光兴产共同开发出命达6万个小时 耗电量则仅及100mW的OLED面板
下一篇:Mu-Gahat公司推出自定义UHF RFID内嵌设计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