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任务和发展条件,进行了四次不同内容的重大战略转型。
次转型(197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根据当时的行业实际情况,电子工业从以军为主转向以军民结合,面向国民经济需求,通过引进技术和国际合作,发展各类电子信息产品,支撑国家重点工业发展,为今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转型(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快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这种大背景下,电子工业率先下放企业,并适时做出优先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重大决策。在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带动下,消费类电子产品迅猛发展。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的实施,使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国电子工业实现了次腾飞。
第三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电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战略方针。为此,有关部门实施了金系列工程(金关、金税、金卡)、909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电子工业由单一的产品制造业向硬件制造、软件生产、应用和信息服务业诸业并举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第四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方针。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坚持实施制造业、运营业、软件业和信息化互动发展的策略,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新阶段,产业发展从注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转变。这一时间的发展不为信息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而且这种融合也正在逐步得以实现。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发确实又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展的相关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目的是为了使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走得更快更稳。除了产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外,具体的政策、观念和操作显得非常重要。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