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夺代工订单富士康与比亚迪闹翻天

时间:2008-12-15

  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际巨头业绩下滑,导致下游代工企业进行“订单争夺战”。

  作为的手机代工工厂,富士康在此次金融风暴中难逃厄运,净利润大幅下滑;依靠生产手机电池迅速起家的比亚迪也是如此。这两家代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如今更是在订单方面展开明争暗斗。

  业绩:净利润均同比下降

  富士康8月28日出炉的上半年业绩报告称,上半年销售收入47.9亿美元,同比增长4.34%;而净利润仅为1.42亿美元,同比下滑56%,创下了富士康国际在港上市以来的新低。

  比亚迪素有业界 “小鸿海”之称。两大主要业务包括IT零部件业务及汽车业务,其中,IT零部件业务主要由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组成。比亚迪公开财报数据显示,2004年,其手机代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30亿元;2005年达到了19.06亿元;2006年增长169.3%,达到了51.35亿元。

  比亚迪电子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36.38亿元,同比增长96%,仅实现4.3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4%。

  “当然受影响了!”比亚迪一内部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公司拥有华为的手机OEM订单,但最近单子少了很多。“我们在与华为那边接触,业务少了领导们也很着急。”

  该人士还透露:“现在各项规定都严格了很多,近乎苛刻!厂衣没穿整洁都可能被开除,现在大家都小心翼翼的。”

  竞争:打响“订单争夺战”

  在深圳龙华镇,富士康和比亚迪算是邻居,不仅距离不远,在产品类型上也非常接近。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这两家企业之间难免暗中较劲。

  在代工领域,比亚迪的成长已严重威胁到富士康的行业地位。财富同道会首席经济学家王亮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富士康和比亚迪虽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企业,而且双方的企业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但两者代工业务方面存在“交叉点”,竞争十分激烈。

  从2006年8月开始,外界广知的“富比案”就闹得沸沸扬扬。从最开始富士康穷追猛打控诉比亚迪“窃密”,到前几日比亚迪反告富士康员工涉嫌贿赂,“富比案”一直备受关注。富士康曾在状告比亚迪的起诉书中写道:“因商业机密被窃,令富士康损失了人民币51.3亿元的生意。”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在针尖对麦芒的你来我往背后,是一场商业利益的争夺。”一业内人士如此说。

  金融危机下整体订单减少,加剧了两家企业的竞争。“双方在订单的争夺上丝毫没有放松。”财富同道会首席经济学家王亮透露,可能是由于国内舆论对富士康的报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摩托罗拉将以往交给富士康的代工订单转移到了比亚迪。“不过据我所知,富士康最近拿到了戴尔的订单。”

  一位熟悉比亚迪和富士康的业内分析师分析,目前三星、摩托罗拉、飞利浦等都是比亚迪的手机代工客户。尽管富士康仍掌握一定量的大单客户,但比亚迪目前的客户增长是对富士康最直接的冲击,一方面竞争者多了会造成订单的分流;另一方面,多一家竞争者,也会降低代工厂商在客户面前的议价筹码。

  欢迎转载,信息来自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上一篇:中国代工企业很“受伤”
下一篇:为争夺代工订单 富士康与比亚迪闹翻天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