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富士康

时间:2006-09-06
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正是这个公司把《财经日报》的编辑和记者告上了法庭。 
   
鸿海公司董事长郭台铭,一向以强势和果断著称。 
  “这个代表了我们的一个态度。”8月30日下午,鸿富锦公司法务服务人员仍对此事件持有如此态度,法务谷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来会不会有其他变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事情在几个小时之后发生戏剧性转折。富士康方面发表声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紧急召开高层会议,决定将索偿金额降为1元人民币,解除对两名记者的财产冻结,并追加“一财”为被告。 
  鸿海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在2005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台湾首富,而其背后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起诉“一财”之后,郭台铭迅速被孤立,新闻界,理论界,法学界形成了一场大讨论,几乎所有声音倾向于“一财”。至今此案甚至被誉为“新闻界的胜利”。然而,这背后的原告富士康集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有着什么样的经营理念,敢要出3000万天价的郭台铭又是怎样在10年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科技帝国呢? 
  公司发家史 
  “鸿海”在大陆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在国外设立了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的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已成为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形成今天的产业帝国鸿海有着坎坷的发展历程。 
  1974年,郭台铭出资10万元与朋友合资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成品,场生意赔得血本无归。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个人电脑工业起飞,郭台铭眼光独到,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当时“鸿海”从模具打进电脑零组件代工时,常以“量大、低价”为优势抢夺市场,为电脑主机板、电视游戏机、连接器等多种产品代工。 
  1982年郭台铭把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接着他又在美国成立分公司,首次在台湾之外开始自己的布局,并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1988年,“鸿海”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上世纪80年代末,郭台铭在深圳成立以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为主的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这里,开始了郭成功的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当企业界掀起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内地的热潮时,“富士康”已经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这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 
  20年来,鸿海的发展方向就一直是做服务的代工。客户不用担心鸿海翅膀长硬后和客户抢市场。郭台铭曾谈到,鸿海不会创自有品牌,因此包括市场行销和产品设计仍掌握在客户手中,鸿海一心惦记的,就是如何强化服务客户能力。 
  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客户,鸿海用CMM做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这是鸿海快速掌握市场的能力。 
  郭台铭的经营观 
  8月30日,“一财”被起诉编辑翁宝在电话连线时一直不断强调对郭台铭的敬意。他说,自始至终依然对郭台铭先生保持一种敬意。他还表示,希望将来能够找个机会、找个时间与郭台铭会面:“我一直期望与郭台铭进行会面,我对鸿海一直保持关注,但还是有些不太了解的地方,希望能够当面请教。”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是对簿公堂的被告对原告充满了赞誉之情呢? 
  郭台铭,2005年被福布斯评选为台湾首富,其旗下的鸿海集团,10年前营业额只有100亿新台币,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1兆新台币,10年成长100倍,创造出一个个的鸿海经营传奇。 
  军事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郭的独到之处。 
  外界认为鸿海像军队。在鸿海的厂区,常传来新人受训的口号声。每一个进入鸿海的基层员工,在上岗前都要接受为期5天的基本训练,内容甚至包括稍息立正、整队行进。一位曾在军校待过的鸿海干部就说:“鸿海的干部会议就像军官团开会!” 
  重视荣誉,不是阵亡就是升官。这是许多鸿海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来的企业文化。命令下来不容质疑,更不用谈抗辩,做不好不用讲任何理由。 
上一篇:政策推动 企校联姻 科技创新 余江着力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
下一篇:光纤HDMI线材上市 价格过高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