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经典电压转电流电路的设计原理与案例

出处:网络整理时间:2025-07-11

高边 V/I 电路原理


高边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能够出色地为接地负载提供可调节的电流。该电路采用两级设计结构,级由运算放大器(OPA)和 N 沟道金属 - 氧化物 - 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电压 VIN 转换为以电源为参考的信号,以此来驱动第二级的运算放大器。第二级的运算放大器则通过控制 P 沟道金属 - 氧化物 - 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的栅极,实现对负载电流的调节。
电路的电压 - 电流(V - I)转移函数与输入电压 VIN 以及三个用于感应电流的电阻 RS1、RS2 和 RS3 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VIN 和 RS1 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理论上阶段的电流,即 VRS1 = VIN。而从级到第二级的电流增益则取决于 RS2 和 RS3 之间的关系,其中 IRS2 近似等于 IRS1,VRS3 近似等于 VRS2,负载电流 ILOAD 近似等于 IRS3。终的负载电流公式便是基于这些关系推导得出。

设计


设定目标为 5V 供电,输入电压 VIN 在 0 - 2V 之间变化,输出电压 Vout 为 4.5V,输出电流范围是 0 - 100mA,且效率要达到 98%。具体参数如下:

设计 RS1

需要注意的是,级电路并不直接为负载提供功率,但其产生的电流耗能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为了确保达到 98.5% 的效率目标,同时为运算放大器的静态电流留出足够的空间,我们将级的功耗限制在满量程输出电流的 1%。因此,当输出为 100mA 满量时,应将级 IRS1 中的电流设计为 1mA。根据公式 VRS1 = VIN = 2V,可计算出 RS1 = VIN ÷ IRS1 = 2V ÷ 1mA = 2KΩ。
设计 RS2/RS3

电路的第二级主要负责产生驱动负载的输出电流。由于运算放大器 A2 的同相输入端(IN +)电压近似等于反相输入端(IN -)电压,所以 VRS3 近似等于 VRS2。考虑到采用 5V 供电,且希望 Vout = 4.5V,在满量程时需要使 VRS3 在 500mV 以下。假设 Q2 的压降为 0.3V,那么 VRS3 为 470mV。由此可计算出 RS2 = VRS3 ÷ IRS2 = 470mV ÷ 1mA = 470Ω,RS3 = VRS3 ÷ ILOAD = 470mV ÷ 100mA = 4.7Ω。
运放补偿设计:R2/R3/C6/R4/R5/C7

为了保证电路能够稳定运行,在这两个阶段都需要加入补偿组件。当运算放大器驱动容性负载(如 MOS 管的寄生电容 Cgs)时,容易产生输出振荡。而经过补偿后的电路结构是经典的运放双反馈回路,具体可参考相关的双反馈设计。

器件选择


上一篇:电刺激 H 桥自举电路:原设计缺陷与优化方案揭秘
下一篇:电路设计滞回电路:原理剖析与设计案例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