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和螺线管驱动电路将电源电压加倍以节省持续电力

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时间:2024-05-22
  关于继电器和螺线管的一个普遍接受的事实是,在它们被驱动到致动状态后,只需要一半的线圈电压,因此只需要四分之一的线圈功率来可靠地维持它。因此,任何连续施加完整初始驱动电压以维持状态的螺线管或继电器驱动器都会浪费四倍于工作所需功率的浪费。

  该问题简单且的(部分)解决方案如图 1所示。

  图 1基本驱动电路,其中 C1 启动,电流减半 R1 维持,然后 C1 在 Toff 期间通过 R1 放电。
  但正如“简单而廉价”的道理一样,图 1 的解决方案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和复杂性。
  虽然 R1 成功地将持续电流减少了一半,但它消耗的功率与线圈消耗的功率一样多。因此,总持续功率是驱动功率的1/2,而不是1/4,因此实际上只实现了理论功率节省的一半。

  当驱动器关闭时,必须在下一个驱动脉冲之前施加较长的恢复延迟,以使 C1 有足够的时间通过 R1 放电。否则,下一个驱动脉冲的幅度将不足并且可能会失败。这种效应因以下事实而加剧:在致动期间,C1 通过 R1 和 Rm 的并联组合充电,但在 Toff 期间,它仅通过 R1 放电。这使得恢复时间是启动时间的两倍。

  图 2展示了一个性能更好但不太简单且便宜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本设计理念的主题。
  图2 Q1、Q2配合C将V L加倍驱动,Q2、D2维持,然后Q3通过R快速对C放电,快速恢复进入下一个周期。
  驱动从输入处的正脉冲开始,开启 Q1,将线圈的底端驱动至 -V L,并开启 Q2,将线圈的顶端拉至 +V L。因此,线圈上会出现2V L ,确保可靠的驱动。当 C 充电完成时,肖特基二极管 D2 接管 Q1 的导通。这会将维持电压降低至启动值的1/2,从而将维持功率降低至1/4。
  在周期结束时,当输入信号返回到 V 0时,Q3 导通,通过 D2 和 R 启动 C 的快速放电。事实上,可以轻松地安排在比继电器或螺线管所需的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恢复。辍学。这样就不需要明确的周期间延迟,因此恢复时间实际上为零!

  但是,如果即使将 V L逻辑轨加倍仍然无法产生足够的电压来驱动线圈并且需要更高的电源轨,会发生什么情况?

  图 3通过早期设计理念中描述的一些技巧解决了这个问题:用逻辑信号、交流耦合和接地栅极驱动 CMOS 图腾柱。
  图 3添加电平移位 Q4、R1 和 R2 以适应++ V > V L。
上一篇:开关型霍尔集成传感器
下一篇:模拟 CMOS 逆变器的开关功耗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