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稳压器 IC 设计:输入输出电容选型与纹波抑制策略

时间:2025-07-01

电子电路设计中,线性稳压器 IC 是构建稳定电源电路的关键元件。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性稳压器 IC 设计中的基本特性与注意事项,除了探讨输入输出电压差、瞬态响应与纹波抑制比之间的关联性,还会深入阐述输出和输入电容器的选型与布局要点。另外,通过讲解浮动工作状态下如何抑制纹波电压升高、以及过电流保护的工作特性等主题,为构建稳定的电源电路提供实用建议。

线性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电压差与瞬态响应及纹波抑制比的关系


本主题涉及到的规格值和特性曲线虽然是以 BA1117 为例进行解说的,但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线性稳压器 IC。线性稳压器 IC 若无法确保规定的压降电压(输入输出之间的电压差),就无法正常工作。输入电压的值,需从技术规格书的 “压降电压 vs 输出电流” 曲线图中读取所用负载电流下的压降电压,再与输出电压相加得出。示例中使用的 BA1117,当其输出电流为 0.5A 时,可读取到压降电压约为 1.1V(典型值,Ta = 25℃),因此,若输出为 5V,则输入电压应为 6.1V。


在这样微小的输入压差条件下,虽然直流工作状态得以维持,但其他控制能力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当负载发生波动时,若输入输出电压差较小,将无法在短时间内从输入端向输出端提供大电流,这意味着负载响应速度会变慢。另外,响应速度慢也会表现为纹波抑制比(PSRR)特性变差。这一点通过这些规格值的规定条件、输入输出电压值及相关图表可以看出来。下面举一个例子。通过示例可以看出,在 5V 输出时,加上 1.2V 压降电压后的 6.2V 输入时的特性与加上 2V 以上压降电压后的 7V 以上输入时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在注重效率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输入输出电压差,但可能导致无法发挥出预期特性。在本示例中,我们将基于获得预期负载响应性能和 PSRR 所需的能力来探讨输入电压,并寻求效率与各项特性之间的平衡点。

线性稳压器输出电容相关的注意事项


输出电容器对于维持稳压器的稳定性而言至关重要。下面以 BA1117 为例列出了输出电容器相关的注意事项。大多数注意事项并非仅限于 BA1117,而是适用于所有线性稳压器。


线性稳压器输入电容相关的的注意事项


输入电容器在电路工作时用来抑制输入电源的电位波动,以使线性稳压器 IC 的输入保持稳定。尤其在输入布线(电路板薄膜布线)较长或输入电源阻抗较高时,可有效确保 LDO 输入电源的稳定性。


下面以 BA1117 为例,介绍输入电容相关的注意事项。与输出电容器一样,大多数注意事项并非仅限于 BA1117,而是适用于所有的线性稳压器。


防止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纹波电压增加


本节是有关配备 ADJ 引脚的浮动工作线性稳压器的内容。随着输出电压升高,输入纹波会被放大,从而导致 IC 的纹波抑制比恶化。作为对策,可在 ADJ 引脚与接地之间添加电容器 CADJ,以抑制纹波被放大并防止纹波抑制比恶化。


为防止纹波抑制比恶化,如下面的公式所示,在所有纹波频率下,CADJ 的阻抗应低于 R1。


下图是 BA1117 的 CADJ 与纹波抑制比的变化关系曲线,从中可以看到 CADJ 的效果。

线性稳压器的负载与启动相关的注意事项


BA1117 的过电流保护(OCP)采用的是折返(下垂)式特性设计,可支持绝大多数负载的启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启动时有大电流(浪涌电流)流过的电路中,可能无法正常启动。这是由于负载电流超过 IC 的输出(供电)电流时,输出电压无法上升,导致 IC 无法启动。需注意的负载包括电机、大容量电容器、恒流负载等。


下图是 BA1117 的输出电流 IO 与输出电压 VOUT(设定为 1.5V 时的示例)之间的关系曲线图。BA1117 的输出电流规格为 1.0A、标准 1.7A。该曲线呈现出折返(下垂)式过电流保护特性,即在保持输出电流基本恒定的同时,输出电压会下降。对于这种折返(下垂)式的情况而言,即便电流限制功能生效,仍能持续输出接近限流值的电流。因此,通常即使在前述的负载条件下,也能实现启动。


部分线性稳压器采用的是折返式(Foldback)特性的过电流保护机制。折返式(Foldback)特性会同时降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因此在启动时若产生浪涌电流导致保护机制启动,就会使输出电压固定在无法提升的状态。尤其是像前述的负载情况,需要确认启动时是否存在问题。


过电流保护的类型包括折返(下垂)特性、“フ” 字形特性、“ヘ” 字形特性以及这些特性的组合特性。由于每种特性各具特色,因此需要在充分理解其特性的基础上,来选用配备过电流保护功能且符合电路规格要求的线性稳压器 IC。

上一篇:多种 ADC 转换过程的全面分析
下一篇:深度剖析:LLC 拓扑在汽车系统中实现高功率密度的秘诀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