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二极管:原理、结构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5-06-12

激光二极管是上世纪 60 年代发明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又称镭射管(Laser Diode),英文缩写 “LASER” 取自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基于受激发射的光放大)”。它包括单异质结(SH)、双异质结(DH)和量子阱(QW)激光二极管等类型,其中量子阱激光二极管具有阈值电流低、输出功率高的优点,是市场应用的主流产品。激光二极管的特点是相干性高,可产生波长及相位等性质完全一样的光。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原理与结构。

工作原理


激光二极管中的 P - N 结由两个掺杂的砷化镓层形成,它有两个平端结构,一端是高度反射面(平行于一端镜像),另一端是部分反射面。要发射的光的波长与连接处的长度密切相关。


当 P - N 结由外部电压源正向偏置时,电子会通过结移动,并像普通二极管那样重新组合。在电子与空穴复合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光子。这些光子撞击原子,促使更多的光子被释放出来。随着正向偏置电流的增加,更多的电子进入耗尽区,进而导致更多的光子被发射。


终,在耗尽区内随机漂移的一些光子会垂直照射反射表面,从而沿着它们的原始路径反射回去。反射的光子又会从结的另一端反射回来,光子在两端之间的这种往返运动将持续多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雪崩效应,更多的原子会释放出更多的光子。这种不断反射并产生越来越多光子的过程,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激光束。


在上述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每个光子,在能级、相位关系和频率上都与其他光子相同,因此发射过程会产生单一波长的激光束。不过,要产生一束激光,必须使激光二极管的电流超过一定的阈值电平。当电流低于阈值水平时,二极管会表现得像 LED 一样,发出非相干光。


简单来说,激光二极管利用注入电流产生的光在两片镜片之间往返放大,直至实现激光振荡。因此,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通过反射镜将光放大的发光 LED。

内部结构


以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激光二极管实物为例,其大致构造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激光发射部分(LD):这是激光二极管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发射激光。
  2. 光电二极管(PD):作为激光的接收反馈器,它的作用是接收并监测 LD 发出的激光。当然,如果不需要监测 LD 的输出,PD 部分则可以省略。通常,这两个部分会共用一个公共电极,所以激光二极管一般有三个电极。
  3. 玻璃盖片镜头:该镜头不仅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还具有谐振腔的用途,有助于激光的产生和放大。
  4. 金属外壳:主要起到固定、屏蔽外界干扰信号和散热的作用,确保激光二极管能够稳定工作。

激光二极管在现代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加工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提升和拓展。



图 1 激光二极管原理图



图 2 激光二极管的发光示意图


上一篇:揭秘带宽和频率:示波器性能指标的关键要素
下一篇:全面解析:伺服电机、舵机与步进电机的差异区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