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兆半导体校正降压器和降压型LED驱动器等设计

时间:2013-04-18

 

新模块提供更优化的设计,包括完整的电路原理图、电感器设计和材料清单(BOM)

 

的高性能功率和移动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飞兆半导体(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FCS宣布,已升级其在线设计和仿真工具 Power Supply WebDesigner,可让设计人员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设计,支持包括完整的连续导通模式(CCM)模式、非隔离式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降压器和降压型LED驱动器设计。

飞兆半导体校正降压器和降压型LED驱动器等设计 

根据设计人员特定的设计输入,Power Supply WebDesigner (PSW)设计工具允许设计人员自己选择设计所需的所有元件或者使用设计工具自动推荐的设计值(在适用的地方显示飞兆半导体的部件编号)。PSW可以自动推荐设计值,同时允许设计人员自己评估所选元件。

 

在使用该工具时,设计人员可以接受默认的推荐值,也可花费一些时间去优化重要的细节部分,以满足特定的设计需要。通过该工具,设计人员可以对设计性能进行快速、准确的估算,并且能够进一步优化设计选项该工具还允许设计人员进行细致的仿真分析,从而了解如何使设计与硬件原型能够更加令人满意地工作

 

完成设计后,PSW会创建一份BOM表。该BOM发送到采购部或直接用于在线采购元件,可以节省制作文档或从其他地方获取零部件的时间。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保存其设计用于将来参考,或将设计分享给其他工程师。

 

使用Power Supply WebDesigner设计工具,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入门,而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则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定制关键设计因数。


 

 

更新:

 

·         飞兆半导体CCM模式降压器和非隔离式PFC降压型LED驱动器现在也可以通过PSW进行设计,支持飞兆半导体LED驱动器系列。

·         业界经过专门设计的LED在线设计工具,帮助设计EMI器、预测功率因数(PF)和总谐波失真(THD)

·         PSW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能够满足低功率(≤20W)和中等功率(≤50W)LED应用驱动器的特殊设计要求。

 

关键特性与优势:

 

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在线设计和仿真工具允许设计人员:

·         选择控制器和MOSFET的飞兆半导体部件编号,或使用设计工具根据用户特定的系统设计输入以及 LED元件规格推荐的部件。

·         选择所有的系统元件,包括飞兆半导体MOSFETLED驱动器IC和功率整流器。

·         使用工具推荐或通过工具微调电感器和EMI器设计,从而预测系统功率因数THD结果。 这样,就将通常单调乏味、反复测试的手工设计步骤实现自动化,从而节了时间。

·         直观呈现出系统和主要元件在不同线路和负载条件下的功率损耗。这样,设计人员就可以在制造样机前返回在线设计步骤中重新平衡系统和元件的损耗。

 

        Power Supply WebDesigner提供一整套省时工具,实现系统和电源总成(power train的设计和优化。该在线设计工具仅需几分钟时间便可体验器件到系统的分析和仿真而且电源设计中的建模、计算和重复步骤都集成到了工具中。不管设计人员的经验如何,该工具都能够提高设计的可行性、效率和可信度。

 

查询更多信息,请联络飞兆半导体香港办事处,电话:852-2722-8338;深圳办事处,电话:0755-8246-3088;上海办事处,电话:021-3250-7688;北京办事处,电话:010-6408-8088 或访问公司网站:https://www.fairchildsemi.com/cn/

 

查看产品和公司信息视频,听取产品信息网上音频,以及阅读飞兆半导体博客(英文版)请访问网页:https://www.fairchildsemi.com/engineeringconnections

阅读飞兆半导体博客(中文版)并发表评论,请访问:https://engineeringconnections.cn/

查看飞兆半导体在微博发放的实时产品信息,请访问:https://t.sina.com.cn/fairchildsemi


 

飞兆半导体公司简介

 

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号FCS) 营运、本地支持、创新观念。飞兆半导体功率便携设计提供高能效、易于应用及高增值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我们帮助客户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并以我们在功率和信号路径产品上的知识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技术挑战。查询更多信息,请访问网站www.fairchildsemi.com

上一篇:电缆压降补偿器无需检测线即可校正远端负载调节误差
下一篇:移动高清接口之争,从消费电子延伸至手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