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逝去的2009年值得每一个通信人怀念,因为在09年发生了很多值得大家铭记的事情:有性金融危机给行业带来的困惑,有十年苦盼一朝得来的苦笑,有百年老店轰然坍塌的唏嘘不已,还有拿到久违的市场订单的喜悦,不一而足。
当然,有人带着鲜花和掌声功成身退,有人带着众人的期望背井离乡,也有人带着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暗淡离场,但他们都值得尊敬。好的,09年总是要过去的。我们还是把眼光放在2010年吧,因为2010年会更加精彩。
设备市场迎来新一轮温和反弹
从传统的电信设备市场角度来讲,2010年电信设备市场将会进入新一轮温和反弹。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资金链紧张不同,09年国际主流运营商资产负债率维持正常,经营性现金流也较充沛,部分欧美运营商趁金融风暴之机加快并购步伐。从陆续公布的大T财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目前电信业增速快的地区集中于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其通信需求仍以语音为主,属于刚性需求,且当地移动用户仍在快速增长,电信投资并未有明显放缓迹象。因此,对于海外业务集中于新兴市场的中国设备商而言,预计海外业务仍可稳健增长。
同时,作为竞争和投资双向驱动的产物,LTE被提前推上了桌面。TeliaSONera在挪威和瑞典的网络部署商用,直接导致了北欧移动通信市场的军备竞赛,Net4mobility和和黄都有意部署LTE网络。北美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zion虽然较早宣布了LTE计划,但预计在2010年可能会全面铺开。日本的NTT和eMobile也会较早迈入4G时代,特别是NTT跳过HSPA+阶段的激进策略,可能在日本重写瑞典的故事。
提到网络设备,WiMAX在2009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无论是网络的数量、用户连接数还是经营状况都是可圈可点,但WiMAX是否已经跨过拐点在2010年也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虽然在俄罗斯、日本、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得到了规模部署,但决定WiMAX前景的还是在中国和印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两个地区传统的移动通信竞争已经白热化了。
2008年以来部分新兴运营商净利润增长放缓,考虑到电信业相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滞后性,2010年部分新兴市场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可能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如延缓原本的资本开支计划,项目执行期拉长等,但独立的新兴运营商占电信开支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份额替代"故事将加速演绎
设备市场"份额替代"的故事将加速演绎。金融危机迫使运营商更加侧重成本控制,中国企业成本优势更为明显。诺西、摩托罗拉、北电等企业纷纷裁员以渡危机,研发实力不可避免受到削弱,这为中国设备商的加速扩张提供了契机。
在09年,华为开始全面规模进入欧洲市场,甚至在爱立信的老家都搞得风生水起,在美国也赢得康卡斯特的合约,主流市场只剩日本。兴在欧洲也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在KPN的网络部署,发达国家的现网可比大T们在欠发达国家的子网更有价值。
除却自身产品和整体交付能力提升之外,为的竞争力就是价格,这无须讳言。欧洲运营商选择的标准也开始向价格,这从KPN CEO的话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特别是在以沃达丰为首的欧洲主流WCDMA运营商普遍押后LTE进程后,搬迁成为了一个热词。欧洲移动通信市场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单一国家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明确,启动LTE并没有充分的理由,相反在一些新兴市场加强开拓力量更为诱人。
在WCDMA高度成熟之后,成本的控制成为了设备商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中兴华为具有天然的优势。在2010年,欧洲市场的搬迁和新兴市场的新建扩容,中华将会得到更多的蛋糕,这将会对诺基亚西门子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
GSM//WCDMA阵营加速分裂
电信行业的竞争绝不是两种技术本身或者一两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而是产业链竞争。在产业链不够开放健壮的情况下,技术上的优势并不会演变成市场上的优势,GSM之于CDMA就是的注解。
但在3G时代,确切的说应该是在3.5G时代,之前相对团 、结的GSM.WCDMA阵营在技术选择路线和网络演进上,开始出现分歧。有的转向了TD-SCDMA,有的打算跳过HSPA阶段直接进入LTE,有的在部署HSPA或HSPA+之后,开始静候LTE的产业链成熟,有的则是在HSPA网络部署刚刚完成之际,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向LTE演进。
运营商阵营的分歧,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整个产业链的基石,给了外来阵营一丝机会。但好在3GPP的基础够牢固,也好在3GPP2的畸形链条和WiMAX阵营的不明确定位和部分环节缺失。
在2010年,这个在2G时代风光无限的阵营将会加速分裂。但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在4G时代相见吧。
电信设备制造商集体转型
在以语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为应用主体的2G时代,做网络设备服务价值不大,而且处于暴利期的设备商也不见得喜欢这个苦差事。
但在以内容和应用为主的3G时代,在这个白菜价的竞争时期,电信服务成了设备商的必然选择。对运营商而言,它所擅长的是如何去发现、培育、扩大消费者的需求,网络只是业务的载体和支撑能力,那些硬邦邦的板卡不再是竞争优势。
基于电信网络的服务能力不但能够零售,而且还要能够批发,只有这样整个市场才能充满活力。一对多的百货市场远远没有热闹的乡村集市看得让人舒服。
在向服务的转型过程中,有些企业现行一步,有些企业在苦苦追赶。这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对网络建设运维的充分理解,一切都是空谈。爱立信、诺西和华为能够走在前列,绝非偶然,这与他们在3G现网中的地位是匹配的。
光+IP时代的来临
谈到2010年的技术趋势,无线网络宽带化、有线网络光纤化,还有就是ALL IP.伴随着一些新技术的不断被引入,在网络运维等方面,运营商开始面临压力。
无线网络的宽带化无需赘言。而光通信也是渗透进通信网络的各个层面,从接入到汇聚到传送,而率先应用的骨干网更是开始引入了100G.在接入层面,两种PON还处于胶着状态,所谓的融合产品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但在国内市场,EPON将会起到主导地位,这不仅仅是运营商的部分需求,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
在汇聚、承载与传送层面,PTN和OTN将会成为2010年的热点。特别是在PTN领域,在没有充分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移动还是选择了进行规模部署,这将会引起一个连锁反应,终得益的将是民族品牌厂商,国内的应用经验将成为他们在叫卖的标语。
IP化的深入给通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哲学思想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为了克服IP化带来的一些挑战,下一代分组技术标准急需出台。全面的IP化也给了一些IT阵营企业新的机会,这将是进入电信市场的绝好机会。
几种关键的非关键性技术
判断一种技术应用的前景,不能仅仅从技术本身出发,它所处于的商业环境同样至关重要。这里主要讨论三种技术,分别是NG-GSM.Rev.B和家庭基站。
这三种技术有一些共性,在技术本身上并存在突出的优势,但在某些特定运营商商业应用中却又扮演了一个看起来不可或缺的角色。NG-GSM之于中国移动,Rev.B之于中国电信以及家庭基站之于中国联通。
NG-GSM只要是针对网络"三代并存"状况下的用户感知问题,但它面临着产业链成熟度和投资收益周期的问题,它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全民3G"的终载体,是点线面结合的金字塔式网络架构的基石。特别是对于中国移动,在三代网、7频段的切换将是中国移动的难题之一。
Rev.B是CDMA运营商保持速率、网络容量相对优势的必然选择,它可以使C网运营商在保持对T网的网络优势的同时,降低W网给自身的竞争压力。但C网阵营正在面临着分裂,美国的VER可能会率先部署,日本的KDDI选择了WiMAX与C网并存,中国电信则选择了静候TDD与FDD的成熟融合,坐收后发优势,所以选择了升级B版本。本来就不甚健壮的CDMA产业链更加衰落。无线空口侧向3GPP靠拢是大家的共识,但在网MMD向SAE演进上却存在一定障碍,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架构。
家庭基站这个概念经过几年的酝酿,也开始走向成熟,几家主流的WCDMA运营商开始进行集中采购和部署。伴随着数据流量特别是室内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需求在2010年将会凸显。但家庭基站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标准制定、网络安全、功率控制、网络规划、产业链成熟度方面。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