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各种运行的电力设备之间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对运行的设备和人员造成干扰、影响和危害。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电磁兼容EMC学科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宗旨,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干扰的产生、传播、接收、抑制机理及其相应的测量和计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产生的干扰水平、抗干扰水平和抑制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的设备都是兼容的,同时又不向该环境中的任何实体引入不能允许的电磁扰动。
自从电子系统降噪技术在7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主要由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0年和欧盟在1992提出了对商业数码产品的有关规章,这些规章要求各个公司确保它们的产品符合严格的磁化系数和发射准则。符合这些规章的产品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图:电磁干扰源与电磁干扰的传输方式
对于综合布线而言,选择一种性能的桥架也是提高EMC性能的保证。另外,在设计施工时候,要注意:
1. 将动力电缆和数据电缆分置
敏感体与辐射干扰源之间应有的防护间距,即可将敏感体所受干扰减至允许范围内而不影响正常工作。同时还应考虑本工程内部干扰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内部电子电气设备间、强电与弱电及控制线路间保持必要的防护间距。
对于布线系统来说,就是要将动力电缆和数据电缆放置在不同的桥架路径中。若条件所限无法满足应有间距,则应采用其它防范与抑制措施。
使用中间分隔板,在两种不同线缆放置在同一桥架内时,可以有效提高EMC性能,减少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之间的间距。
2. 将动力电缆和数据电缆保持一定距离
相应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7.0.1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7.0.1—1的规定。
表7.0.1-1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注:①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间距可为10mm。
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2.7.1 配电线路与电子信息系统传输线路应分开敷设,当受建筑条件限制而必须平行贴近敷设时,应采取屏蔽措施。
现在提倡在数据中心使用网格式桥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格式桥架让线缆根根可见,一旦由于施工的失误把强弱电敷设在一个桥架里头,或者分开的距离未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可以马上目测的到,及时进行更正,避免使用线槽带来的“隐藏”的风险,方便业主真正的管控布线质量。
3.保证良好的电连续性
布线系统拥有良好的电连续性也是系统取得良好EMC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知道,位于电磁场中的金属桥架上会形成噪声,而系统接地实际上就是让噪声电流通过桥架直接释放到大地的过程。
现在有些网格式桥架厂商提供高质量的连接件,不仅提供单纯的两个桥架间的物理连接,同时也提供桥架间良好的电气连接,值得借鉴。
相应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1.8.3.
4. 不同的的电缆应该成直角交叉放置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知道,强电线缆周围的磁场和强电线缆刚好成90°,如果系统中弱电线缆也和强电线缆成90°放置,电磁场和弱电线缆的方向是平行的,不构成交叉点,也就形不成干扰。因此,如果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不同的线缆垂直安装。
相应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2.7.2 配电线路与电子信息系统传输线路交叉时,应垂直相交;广播线路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传输线路交叉时,宜垂直相交。
5. EMC性能取决于多种因素
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分系统、系统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低;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低。
系统的设计、安装、工程监理和测试验收人员应共同来保证网络系统与其它电子设备具有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保证选择线缆的技术性能指标、走线和管道的设计能够消除电磁干扰问题。安装人员确保按设计和规范组织施工,验收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进行测试和验收,以确保信息网络的高质量、高性能。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