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视频监控存储技术及数据恢复

时间:2011-07-29

  随着社会的进步,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应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监控从早期的黑白视频发展到高清晰彩色视频,从模拟信号发展到数字信号,录像保存周期从几天发展到半年以上。随着这些应用要求的发展,监控系统中视频数据的存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且容量越来越大。

  在常见监控方案中,视频录像采集到监控主机中,由监控主机中内置几颗硬盘完成存储,容量只能达到约4TB左右。随着视频监控数据量的增大,这种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监控环境与要求,我们提出以下视频监控存储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的监控环境对存储应用的需求。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数字化视频监控逐渐开始普及,图像的存储也开始进入数字化时期。典型的应用是数字硬盘录像机(DVR),采用在内置硬盘的方式进行图像存储。这种存储方式在保存时间、图像检索、系统维护以及远程调用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大多带有明显的本地化特征,规模也相对比较小,所以存储也表现出明显的前端化和单机化特征。

  随着全国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扁平化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高整个公安系统信息化整体作战素质,而这一切都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才能全面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

  分布式的前端和平台架构、集中化的管理和控制以及灵活便捷的用户访问,使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部分也开始走向网络化。网络化存储给视频监控带来了全新的存储架构,一方面,用户在存储的部署上更加灵活,访问也更简单,另一方面,构建需要实现大容量存储的视频监控系统也更为便捷。

  DVR存储:编解码器内部存储--DVR存储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存储模式,编解码器设备直接挂接硬盘,目前多可带8盘硬盘。但由于编解码设备性能的限制,一般采用硬盘顺序写入的模式,没有应用RAID冗余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保护。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单片硬盘故障导致关键数据丢失的几率在同步增长,且DVR性能上的局限性也影响了图像数据的共享及分析。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价格便宜,使用起来方便,通过遥控器和键盘就可以操作;DVR方式适合于小规模、分布式的部署。国产DVR产品例如海康、大华的产品,都已经十分成熟。

  编解码器 存储:编解码器外挂存储设备,通过编解码器的外部存储接口连接,主要采用SATA、USB、iSCSI和NAS等存储协议扩展。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编解码器容量的再扩展,适合于中小规模的部署,监控视频数据通过RAID技术在可靠性上得到了一定保证。其中SATA/USB模式采用的直连方式,不能共享并且扩展能力较低;IP网络(iSCSI和NAS)方式下具有更好的扩展能力和共享能力。海康的DS系列监控NAS存储产品,邦诺存储的SMI系列存储产品在监控行业的应用都已十分成熟。

  集中存储:服务器连接前端编解码器,通过流媒体协议数据,然后存放到存储设备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可以通过SCSI、iSCSI、NAS、FC协议连接。集中存储方式适合于大中型平台的部署。

  集中存储方式中,IP连接模式(iSCSI、NAS)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和可管理性,具备高性能价格比。

  数据恢复方面:监控设备往往在连接至普通的计算机后,出现被初始化,再次接入监控机却无法播放,出现问题后,可以联系广州拓飞数据恢复中心进行视频的抓取。

  

上一篇:支撑NGN系统的主要技术
下一篇:跟我学51单片机(六):单片机外部中断及红外遥控器解码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