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采用双电源器件芯片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上电或掉电操作过程中内核和I/O供电的相对电压和上电次序。通常情况下,在芯片内部内核和外部I/O模块采用独立的供电结构,如果在上电或掉电过程中两个电压的供电起点和上升速度不同,就会在独立的结构(内核和外部I/O模块)之间产生电流,从而影响系统初始化状态,甚至影响器件的寿命,而且隔离模块之间的电流还会触发器件本身的闭锁保护。尽管TI公司的DSP上电过程中允许两种供电有一定的时间差,但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上电、掉电次序问题。
应用双供电DSP平台的系统,在I/O供电之前每个DSP内核供电电流都比较大。引起电流过大主要是由于DSP内核没有正确地初始化,一旦CPU检测到内部的时钟脉冲,这种超大电流就会停止。随着PLL开始工作,I/O上电,产生的时钟脉冲将降低上述的超大电流,从而使供电回到正常范围。减小内核和I/O供电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这种大吸收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双供电模块(比如TPS563xx和PT69xx)可以消除两个电源之间的延时。此外,还可以采用肖特基二极管钳制内核和I/O的电源以满足系统的供电需求。双供电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内核和I/O的供电应尽可能靠近DSP以减少供电通道的电感和阻抗。
对于单3.3 V供电(内核和I/O都是3.3 V)或双电源(如内核1.8 V,I/O 3.3 V)的DSP系统,有几种方法可以保证内核先于外部I/O供电(281x处理器要求IJO先于内核供电),从而避免产生系统级总线冲突。对于DSP内核和外设供电次序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2种方法:采用分离元件P通道MOSFET管或者TI公司提供的电源分配开关。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在DSP内核供电过程中隔离内核和外部I/O器件电源以及控制上电次序的目的。
欢迎转载,信息来源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