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线上的视觉检测系统

时间:2008-08-21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在几天的时间内推出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而简单易用的软件让制造工程师能够对产品的改动和生产线的变更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在软件开发方面,供应商不仅要开发适合的软件应用方案,而且软件的操作界面还必须让使用者或者工程师轻松地实现对系统的操作,因为,当用户对系统的应用感觉非常舒服时,即使之前他们没有使用经验或经验甚微,也能够信任机器视觉系统,并知道怎样修改视觉系统来解决柔性化总装过程中微小的改动,为企业节省时间和金钱。

  DALSA集团公司的IPD视觉应用系统系列产品完全具备这样的软件系统, 使汽车制造业用户受益匪浅。

  视觉检测技术应用于汽车总装线

  在汽车总装线上,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提供许多的工具来帮助检测生产子系统,为汽车各部件的正确组装做好准备。例如,DALSA IPD视觉应用系统的不受光源和尺寸大小变化影响的匹配模式和有/无工具的特性,是组装生产线上理想的定位和部件识别工具。


 
  DALSA IPD公司的智能视觉检测系统

  1.边缘检测工具

  这个工具可以检测到在扫描方向上由光照强度产生的、经标定后的变化度,可使大多数的计算和测量任务变得非常简单。数据采集软件可以采集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点的数据,然后将这些点连接成直线、圆圈或其他几何图形,这一功用在复杂的汽车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工具还可以解决正确的定位或角度开口方向、直径、切痕、鼓包、弯曲或非对准物件等。

  2.光学字符识别(OCR)

  OCR能够用于读取部件的序列号和识别部件,Bead检测工具可以用来识别粘结件的宽度和一致性。

  3. iNspect和Sherlock软件

  DALSA IPD视觉应用系统的iNspect和Sherlock软件提供了一整套的检测工具,并带有支持工具,可以与之集成为一套完整的工业应用解决方案。内置的连接到PLC和工艺控制计算机的界面可以控制生产流程;可编程的光源支持多相机界面,可以迅速地进行更换。另外,标准的网络硬件平台可以用来将检测数据和整个工厂范围内的工艺操作控制集成到一起。

  应对复杂任务的解决方案

  汽车生产过程中子生产线的生产任务通常十分庞大而且十分复杂,例如每一条子生产线经常生产许多不同型号的汽车,同一条总装线经常组装多款在空调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及导航机构等方面有细微差异的汽车。这种复杂性将极大地增加人工部件组装的时间成本,同时由于人的体力和精力方面的原因,也容易产生失误。

  DALSA 集团公司开发的多相机和双相机智能检测系统VA40/41、VA30/31、VA20/21以及VA15等,可以在以上这种工况下为用户实现可重复性和复杂任务的自动化,从而为企业节省更多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所有的VA视觉系统都将I/O(10路输入,8路输出)完全集成到该系统内,无疑进一步地简化了系统集成和安装,并降低了成本。VA40/VA41是更高性能、更高速度的多相机智能视觉系统,可支持多达3~6个各分辨率的相机。VA50/VA51支持线扫描、多相机系统。DALSA IPD视觉应用系统的Sherlock视觉检测软件不仅无需编程、简单易用,而且可以对用户开放,用户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开发添加自定义算法,极具一般智能相机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优势。更值得一提的是,DALSA 集团公司近推出的VA61产品配带有GigE以太网接口的相机,不仅实现了多相机系统,而且还可以异步触发各个相机。相机的分辨率和色彩均可调节,也就是一个视觉系统可同时用作检测不同的生产线,因而该产品具有投资少、用途大的特点,极受广大客户青睐。

  DALSA 集团公司针对市场要求开发的这些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能够提供快速的机器视觉方案实施,极大地满足经销商、供应商和终消费者的要求,而且不会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这一系统提供了简单的图形设置界面,即使是非编程人员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理解和掌握。

                   汽车组装粘胶轨迹检测

  
                      汽车组件有无测量

  结束语

  在过去的5年中,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生产厂家充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先进性来应对产量的增加、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更加严格的生产预算。目前,新一代的机器视觉系统已经上市并且在传统的(高产量/高价值)和非传统的(中等产量/低价值)的汽车总装线上得到应用。
  欲知详情,请登录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上一篇:基于DSP的滚动轴承实时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下一篇:LED显示屏亮度和颜色的调整方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