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纳米技术新突破

时间:2007-04-29
整齐排列的分叉式纳米光缆线试制成功

近日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刊登了由旅美学者、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
小组,利用液态钾做催化剂,首次生长出整齐排列且具有“Y•形状”的氧化硅纳米光缆线。

据介绍,这些线的直径为10nm,长度可达毫米级,线直而均匀并且是透明的,重要的是该线在生长过程中自动由一根分叉成为两根,两根可以分叉成四根,依次继续分裂。氧化硅是传统光缆的主要组成材料,因此这些纳米线可能可以用来做纳米级的9YY-光缆,形成纳米分光器。

王中林等人的实验可以生产出大量而且结构均匀的分叉纳米线。他们的研究结果同时也对经
典的“气相-液相-固相”(VLS)纳米线生长原理提出了挑战。VLS原理认为一个催化剂颗粒只能长出一根纳米线,而线的直径接近颗粒的大小。然而,他们在一滴约半毫米直径的钾丸上就可以生长出成千上万根整齐排列的纳米线。

世界上台具有实用性的分子计算机诞生

2002年1月,由日本奥林巴斯光学工业公司和东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成功地研制出用于解读基因的DNA计算机。这是一种由DNA计算部分和电子计算部分组成的混合计算机,在试管阶段的研究上迈进了一步,是世界上台有实用性的DNA计算机。今后,经过鉴定试验后,DNA计算机可望在基因诊断方面得到应用。

与目前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截然不同的是电子计算机是通过硅芯片上的电子来传递信息,而分子计算机是以生物分子(DNA和蛋白质等)的碱基排列来传输信息,通过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来进行运算。如果在试管里加入经过适当加工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就可以随意进行碱基排列,进而得出运算结果。

分子计算机有超排列性、节能性和小型的特点,前景非常看好。值得一提的是,分子计算机在电子计算机很难解决的排列问题上可以大显身手。

分子计算机的初设想并无多大新意,其基本想法认为“计算”不是计算器和计算机独有的东西,而是广泛存在于人类所处的自然现象中。例如在往地上撒沙子时,尽管沙粒一颗颗往下落,但却可以形成一座呈放射状的沙山。可以认为,这种现象中包含形成放射状沙山的“计算”。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控制这种自然界存在的计算能力,使之有目的地进行运算。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1994年曾成功地进行了这一实验,即在解决排列问题上加以应用。

现阶段,分子计算机有望在解读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基因序列,以及在人体内进行诊断的医疗计算机等方面加以应用。

纳米管线技术推动芯片新突破

美国Rensselaer工艺院校(RPl)的研究人员获得一项技术突破对新一代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
以及为芯片和集成电路供电的微型配件的研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研究人员表示,利用已研制出的纳米管线技术,生产出的可以安装在芯片上的微电子管线的直径仅是人体毛发的万分之一,这种微电子管线的问世,为制造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奠定了基础。这种突破性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平面直角电视显示屏、功能强大的聚合材料以及电信设备等。研究人员可以制作出一种模板来控制纳米管线的长度、方向以及体积大小。上述技术将在近几个月内正式面世。

本文摘自《微纳电子技术》


  
上一篇:日本东丽演示采用碳氢类电解质膜的DMFC
下一篇:硫化物纳米管及其研究进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