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ECM),俗称咪头,是一种声电转换器件,类属于电容传声器。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内部采用了可储存电荷的驻极体材料(俗称永电体)作为振膜或背极,因此无需外加极化电源。同时,由于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内置了场效应管,输出灵敏度得到大幅提升。而且驻极体电容传声器采用了超小型零部件,使得产品体

分类

  1、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按极化结构分为振模式和背极式。

  振膜式的就是极化带电体是驻极体振膜本身;背极式的极化带电体是涂敷在背极板上的驻极体膜层。振膜式的材料成本比较低,易加工,灵敏度可以做得比较高。普通电话机、玩具、声控多采用振膜式驻极体电容传声器。而背极式的由于将储存电荷的膜层与振膜分离设计,使各自具备的优异的力学和储电性能的聚酯和FEP薄膜在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结构中充分发挥作用,比振膜式的有显着的物理和电性能优势。如:物理性能稳定、防潮性能更好、振动灵敏度更低、更好的瞬态响应及动态范围。相对的缺点是: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较高;灵敏度难以做得很高,国产背极板更为明显。手机、语音识别、等高端传声录音产品多采用背极式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2、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按指向性分有:单指向、强指向、双指向、双向抗噪、单指向抗噪等,以适应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

  3、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按功能分:有音频传声器、次声传声器、超声传声器、阵列传声器、一次压差式传声器等。

结构及原理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原理如图所示。这种传声器的换能器部分由一片一面蒸有金属的驻极体薄膜与一个开有若干小孔的金属电极(称为背极)构成。驻极体面与背极相对,中间有一空气隙。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空气隙和驻极体作绝缘介质,以背极和驻极体上的金属层作为两个电极的介质电容器。电容器的两极之间接有一个电阻,这个电阻是传声器的前置放大器或是阻抗变换器的输入电阻。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原理图

  其工作原理是:由于驻极体薄膜(通常为10~12μm厚)上有自由电荷,因此,当声波的作用而使振膜产生振动时,电容器两极之间就有了电荷量,于是改变了静态电容。电容量的改变使电容器的输出端之间产生了相应的交变电压信号,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任务。

参数

  1、灵敏度(Sensitivity)

  灵敏度表示传声器的声电转换效率,在自由声场中,当向传声器施加一个声压为1帕(Pa) 或 1微巴(unbar)  的声信号时,传声器的开路输出(以毫伏为单位),即为该传声器的灵敏度。

  2、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频率响应是指传声器正常工作的频带宽度。

  3、指向性(Directivity)

  指向性特性又称方向性,是表征传声器对不同入射方向的声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4、等效噪声级 (Self Noise)

  无外声场时,仅由传声器固有噪声引起的输出电压,可以看作能产生相同有效值输出电压的外部声压级。

  5、信噪比 (S/N Ratio)

  传声器灵敏度与固有噪声(A计权)之比,一般用 dB 值表示。

  6、消耗电流(current consumption)

  7、降压特性(Sensitiuity reduction)

  8、输出阻抗(Output Impedance)

  9、声压级(Maximum input SPL)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