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节期间芯片巨头英特尔宣布其一款芯片组存在设计缺陷,可能影响电脑的硬盘、光驱等设备的性能,目前暂停出货;该公司还宣布,已经开始生产新款芯片组,预计2011年2月中旬出货。同时,消费者如果买到问题产品,可联系电脑厂商无条件退换货品。
IT行业因为其更新换代快,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等一系列因素,要时刻不断创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但是,如果只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甚至无视了产品质量,最终必然会自食恶果。这不,连英特尔这样的大巨头都未能幸免身陷“缺陷门”。 英特尔6系列的影响不可谓不广,Cougar Point芯片集的制造问题进一步影响了SandyBridge处理器,联想、华硕、惠普和戴尔等公司均停止出售受英特尔Sandy Bridge问题影响的产品,同时许诺补偿消费者损失。 业内人士指出,英特尔处理器的设计缺陷 ,预计会对大型硬件厂商的销售带来重大影响,也会殃及微软Windows的销售。 英特尔承诺,将花费7亿美元消除缺陷。但垂直一体的商业模式可能让它的损失更大。因为当芯片组更换时,捆绑它的处理器平台也将受影响。资本市场显然已做出响应,消息公布时,英特尔股票被迫停止交易。它也无奈宣布,产品出货时间集中在去年第四季,该季利润率将从67.5%下调4个百分点,预计事件将导致2011年首的营收减少3亿美元。这意味着,巨头的腰包至少为此少去10亿美元。
事实上,全球PC市场近年来日渐疲软,去年更是受到平板电脑的冲击,发货量增速不断放缓。分析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十分糟糕,增长率仅2.6%,笔记本电脑只有2.9%的增长率。包括华硕、宏碁在内的电脑厂商和广达等代工企业寄希望于在今年一季度电脑出货量上有所突破,但英特尔“缺陷门”的曝出让PC厂商的期待大大受挫。英特尔Sandy Bridge问题芯片预期对2月份笔记本出货影响较大。华硕方面则认为,Sandy Bridge问题对一季度营收影响数估计在2%左右。
据悉,目前“缺陷门”相关产品出货量已高达800万台。尽管英特尔和多家PC厂商相继宣布,与“缺陷门”有关的电脑,消费者可以通过退换获得补偿,但“问题曝出”仍然引发消费者不满,网友在论坛中纷纷表示“希望英特尔给出更为详细的解决方案”。
17年前,英特尔就经历过一次危机。那是1994年年中,弗吉尼亚林奇堡学院数学家奈斯利与部分英特尔工程师发现了奔腾处理器有浮点错误。起初,时任总裁葛鲁夫不当回事,因为错误发生几率仅为1/90亿,普通用户很可能27000年才遇到。同期,英特尔继续销售问题产品,并延续到年末,长达两季。
在这一过程中,英特尔向代理商、品牌厂家发去“勘误表”,列举了许多缺陷,但却要求,后者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英特尔似乎搞定了当年占据话语权的平面媒体。即便到了1994年底的拉斯维加斯comdex展,葛鲁夫在主题发言中也没提这事,谈到奔腾时还很骄傲,现场175家媒体代表无人质疑。
但掩盖行动最终引发一场灾难。让它直接感受到巨大危机冲击的,正是萌生中的互联网热潮,后者给巨头上了一次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