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相位锥

  扬声器相位锥是指在锥盆扬声器中央、传统的防尘盖位置上的一个固定的金属锥。它的形状跟子弹头很像,与普通的防尘盖相比所展现的工作特性就有所不同了,扬声器相位锥在振膜振动时并不随之运动。

作用

  扬声器相位锥的名字由来其中就来自于它的一个作用的表现,扬声器中相位锥的存在可以有效改善扬声器的相位表现。它通过改善频响特性,防止驻波和交越失真,使得偏轴频响扩散特性和向轴频响扩散特性更为平滑,避免出现多媒体音箱中经常出现的离轴频响峰谷现象。另外,由于相位锥不与振膜一同振动,所以同等结构下,使用了相位锥的单元,其振膜要更容易振动一些,灵敏度要更高一些。而且在传统防尘盖结构上,由于防尘盖背后的空气不断被压缩伸展,其气压不断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气垫”,降低了扬声器的效率。而相位锥就不存在这种情况。扬声器相位锥由于它的结构有助于空气流动,而金属制成的相位锥本身就有利于内部的热量传导出来,使得它有效改善音圈的散热。

设计

扬声器相位锥

  扬声器相位锥的构造与振膜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振动时并无接触。扬声器相位锥的锥顶基本于振膜边缘齐平,它是设计者对于如何迅速散走点/声转换时带来的热量的考虑。一般而言,质地极轻的铝金属是设计者不错的选择。

研讨

  扬声器相位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相位锥独特的造型设计让音能平均散布。我们知道中音单体振动耦合到空气的音盆像手电筒一样有聚焦效果,焦点在音盆前方不远处对中高频会产生不良的干涉作用,但是对中低频却不太受影响,加入相位锥之后中高频会循着反射角度诱导向前,避开了原来结构性的相位失真,就可以在频率响应上有较平均的散布。 曾有人试过利用铜质材料仿造实心的 B&W N 系列中音单体相位锥,发现声音有明显改善,後来 B&W 原厂把铜质相位锥买回作了一些研究,最後公告利用铝质材料会有的表现,於是隔了几年,当新一代 D 系列产品推出时,原厂就另外附上一个铝质相位锥让玩家自行替换。

  为什么更换材质会有听觉上的差异呢? 为什么更换材质会有听觉上的差异呢? 因为实心金属材质相对有更坚实的反射效果,中高频比较不会被原厂的空心相位锥作部分吸收。 因为实心金属材质相对有更坚实的反射效果,中高频比较不会被原厂的空心相位锥作部分吸收。 人类的耳朵是很好的比较器,大家把相位锥换下来作 AB-Test ,绝大多数人都会明显感受到极微量中高频段相位连贯密合 (phase coherence) 的变化,不过究竟声音变好听了还是变得不能接受,这是个人较主观的感受。 人类的耳朵是很好的比较器,大家把相位锥换下来作 AB-Test ,绝大多数人都会明显感受到极微量中高频段相位连贯密合 (phase coherence) 的变化,不过究竟声音变好听了还是变得不能接受,这是个人较主观的感受。 所以 B&W 并没有强制性地只提供一种选择,而是让玩家们按自己的喜好调整。 所以 B&W 并没有强制性地只提供一种选择,而是让玩家们按自己的喜好调整。 相位锥改换成金属材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加中音单体的散热,不过却不能使用含有导磁特质的金属,因为含有导磁特质的金属可会影响磁流,而且也可能会日久之後被充磁,影响到音圈的移动,所以铝材或铜材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位锥改换成金属材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加中音单体的散热,不过却不能使用含有导磁特质的金属,因为含有导磁特质的金属可会影响磁流,而且也可能会日久之后被充磁,影响到音圈的移动,所以铝材或铜材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按照原理,如果将相位锥锁上中音单体前,跟 CPU 上的散热器一样再加上一层散热膏,应该会有更出色的散热表现,玩音响玩到这种地步,可能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不过涂抹的量一定要适中,以免外漏到音圈上,产生负面效果而得不偿失。

  音盆的结构为什麽一定是盆状而非平版状的呢? 音盆的结构为什么一定是盆状而非平版状的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音盆在前後振动时因为斜线结构的影响,产生更良好的刚性不易在推动时产生共振解裂,但是也因为斜线结构会产生聚焦的问题而不得不想办法利用相位锥来补强集中在音盆中央处的负相干扰。除了 B&W 的中音单体有相位锥的设计之外,其他喇叭厂商也有类同的设计,有一些是直接配上铝质相位锥,例如 Monitor Audio 及 Paradigm 等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