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
首页
分类
搜索
会员
维库电子市场网
>
资讯
>
业界动态
谁在智能体风口?
时间:2025-05-07
当大模型的浪潮席卷全球,一场关于“智能”本质的追问正悄然兴起。
当前,我们目睹了生成式AI如何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内容创作、数据分析乃至决策辅助的边界,当AI客服能流畅解答复杂金融问题,当虚拟助手自主完成跨系统数据整合,当医疗诊断工具依据多模态信息精准给出治疗方案,这些颠覆传统认知的应用场景背后,都跃动着智能体(AI Agent)的身影。
然而,在惊叹于其 “类人” 交互与决策能力的同时,我们不禁叩问,究竟什么是智能体?这个被视作通用人工智能关键突破口的技术,如何突破传统算法的桎梏,构建起感知、推理与行动的闭环体系?它又将以怎样的逻辑,重新定义人与机器、数字与现实的交互边界?
模糊硬件与软件“界限”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具革命性的概念之一,智能体其本质在于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行动执行的闭环能力。它像是一位全知全能的决策者,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信息,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与“推理”,最终生成精准的物理或数字动作。
这种能力超越了传统软件的被动响应模式,使得智能体能够主动探索环境、适应变化,甚至在复杂任务中展现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意义上,硬件与软件界限分明,硬件是承载软件运行的物理基础,软件则是赋予硬件功能与智慧的灵魂。
然而,智能体的崛起正在悄然改变这一格局。智能体作为一个集感知、决策与行动于一体的创新实体,它既可以是运行在硬件设备上的软件程序,又能通过硬件设备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实现自主决策与行动。
以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智能体为例,通过软件算法对传感器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决策,然后控制硬件设备做出相应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智能体使得硬件与软件紧密协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在工业制造领域,智能体控制的机器人能够根据生产线上的实时情况自主调整操作流程,实现高效生产。这得益于智能体背后的软件算法对硬件设备的精准操控,以及硬件设备对软件指令的快速响应,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生产的智能化升级。
在金融风控场景中,智能体通过部署在服务器集群上的算法模型,实时感知市场波动、交易数据等多维信息,自主分析风险等级并触发预警机制,同时驱动硬件系统执行限制交易、调整风控策略等操作。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度的渗透与交互,让硬件具备了 “思考” 能力,软件拥有了 “行动” 力量,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智能性与自主性,使得 “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 的传统定义在智能体的实践中变得不再绝对。
也正因此,当传统认知中泾渭分明的硬件与软件,在智能体的催化下逐渐消融边界,一场全产业链的“智能升级”已然拉开帷幕。
产业链迈向“共谋式创新”
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人民币,智能体作为核心驱动力,产业链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涵盖了从基础算力支持到垂直应用的各个层面。
在技术层,AI芯片设计与制造作为智能体的 “大脑”,AI芯片需兼顾算力与能效比。国内厂商如华为、寒武纪等通过异构计算架构创新,实现硬件与算法的深度协同,其中昇腾910最大算力达到 512TOPS(FP16),能够为大规模 AI 训练任务提供高效支持,比如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模型训练。同时,它具备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操作系统则支撑智能体的高效运行。如openEuler AI 智能调优方案,对于运行智能体的服务器来说,能够根据智能体的业务负载和资源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器的计算、存储等资源,以提高智能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云计算作为算力基础设施支撑智能体的训练与推理。国内企业如腾讯云、阿里云通过智算中心和边缘设备构建分层算力网络,阿里云还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无需用户管理资源、开发部署、工程运维等工作,5 分钟即可快速搭建一个连接 MCP 服务 Agent。平台集成了阿里云函数计算、200多款业界领先的大模型、50多款主流 MCP服务,全面解决Agent开发所需的算力资源、大模型资源和应用工具链等,加速AI大模型落地速度。
在模型服务层面,大语言模型的接口开放与推理优化,如同智能体的 “思维中枢”,通过实时调用与反馈机制,让智能体具备动态决策能力。如百度打造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可用于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数据分析、代码生成等多个场景;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拥有千亿参数,具备多轮对话、文案创作、逻辑推理、多模态理解、多语言支持等核心能力,可用于智能问答、知识检索、文案创作等场景,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物流等多个行业,能作为 AI 辅助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最后是智能体开发平台,作为提供从模型训练到部署的全链条工具,降低行业应用门槛的关键承载。如联想 AI Force智能体开发平台通过 “一体集成”,深度整合主流大模型库,提供预置行业知识图谱和标准化API接口,可视化拖拽界面缩短业务系统对接周期;“私有化部署” 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可与企业现有系统无缝对接并保留定制接口,“简易运维” 使用户开箱即用,降低硬件采购与运维成本。
上一篇:
AMD 意外撤单,三星代工业务再遇重创
下一篇:
OPPO Reno14 系列影像大革新,变身 Live 图神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