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针对旗下 SU7 系列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命名进行了重要调整,把原本的 “智驾” 统一更改为 “辅助驾驶”。其中,SU7 标准版的 “小米智驾 Pro” 正式更名为 “小米辅助驾驶 Pro”,SU7 Pro/Max 车型的 “小米智驾 Max” 则变为 “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此次命名调整全面覆盖了官网、App 等官方宣传渠道,不过功能本身并没有进行技术性的改动。
据小米官方介绍,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十分强大,支持从车位到车位的全程辅助,用户上车就能直接使用。在场景进一步进化后,该功能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完整辅助驾驶,用户上车只需设置好导航,像 ETC / 闸机辅助通行、窄路或环岛通行以及停车场寻位泊车等操作,都可以交给辅助驾驶系统来完成。
今年 4 月 16 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公告。公告着重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禁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此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具体要求包括:不允许进行未经审批的公开测试,像 “千人团”“万人团” 这类测试都要进行明确、充分的验证和公示,不能把用户当作测试对象;规范宣传用语,不得扩大宣传规范技术名词,禁止使用 “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 等词汇,应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统一使用 “(组合)辅助驾驶” 一词;降低频繁 OTA 的情况,做好版本的风险管理,充分验证后再应用到车辆上,对于频繁 OTA 的企业要重点审查;禁用 “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 等功能。此外,会议还探讨了是否能从技术层面限制驾驶员的脱离行为,例如利用人脸 ID 识别,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