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池角逐:从电动汽车迈向电网储能领域

时间:2025-04-29
  根据媒体报道,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数据中心需求的急剧增长,电网使用电池储能的热潮正蓬勃兴起,这也使得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领域占据主导的中国和韩国企业,将竞争的战火蔓延到了电网储能这一全新战场。
  在中国国内需求的强力拉动下,中国生产的电池在全球储能系统(ESS)产能中占据了近 90% 的份额。其中,在中国企业的积极开拓下,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超过 80%,在欧洲市场份额超过 75%。不过,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实施,却给试图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重新崛起的韩国电池企业带来了一线希望。
  储能系统作为一种关键的能源调节装置,由一排排通过管理软件调控的电池模块构成。它不仅能帮助国家电网以及个人家庭、企业和工厂应对风能和太阳能供应的不稳定,还能为电网提供备用电力。随着人工智能相关硬件以及电动汽车和热泵等清洁技术的能源需求不断攀升,电网在未来十年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国际能源署本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并且将占到从现在到 2030 年美国电力需求增长的近一半。
  电池咨询公司 Rho Motion 的研究主管 Iola Hughes 指出,储能领域虽然在可再生能源行业中相对低调,但却是防止各国未来出现停电问题的关键技术。据该公司数据,储能系统在全球电池市场中的占比已从 2020 年的 5% 大幅提升至 20%。2023 - 2024 年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增长了 52%,该公司预测到 2030 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将从去年的 340 吉瓦时(GWh)翻倍至 760 吉瓦时,这相当于 760 万辆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总和。
  储能系统销量的快速增长也为特斯拉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帮助其抵消了电动汽车销售的低迷。特斯拉的储能系统包括家用的 Powerwall 系统和电网规模的 Megapack。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在去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储能系统业务 “正迅猛发展”。然而,由于其内部 4680 电池的生产规模问题,特斯拉仍主要依赖中国的宁德时代供应电池电芯。特斯拉首席财务官 Vaibhav Taneja 本周警告称,关税对其储能业务产生了 “巨大” 影响,公司虽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电芯的依赖,但这并非一蹴而就。
  在技术路线上,韩国电池制造商曾凭借专注的 “高镍” 电池引领该领域,这种电池能量密度高于中国制造商偏好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但过去十年间,一系列韩国高镍电池的火灾事件,加上中国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更低且性能不断提升,市场逐渐向磷酸铁锂电池倾斜。其中,比亚迪是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重要竞争对手,而宁德时代则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占行业利润池的 90%。其规模经济优势使得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从产能上看,预计到 2027 年,宁德时代的总产能将从去年年底的 684 吉瓦时翻倍至 1.5 太瓦时(TWh),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30%。相比之下,韩国企业因电动汽车销量未达美国汽车制造商预期,利润率转为负值,大幅削减了近期的资本支出计划。Bernstein 香港能源研究负责人 Neil Beveridge 认为,中韩储能企业的不同命运构成了 “两个电池市场的故事”。他指出,宁德时代不仅规模最大,而且拥有最好的技术和最高的利用率,优势明显。
  然而,中国在储能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引发了一些西方政策制定者的担忧,这也为韩国企业带来了机会。韩国企业正在建设新的磷酸铁锂生产线,改造部分高镍生产线,甚至将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转为生产储能电池。全球最大的非中国电池生产商 LG 新能源表示,关税使美国市场 “正变得对拥有美国生产基地的非中国企业有利”。
  不过,Iola Hughes 指出,中国出口商凭借成本优势、更低的锂价以及一系列推动电池价格下降的技术创新,甚至能够承受超过 150% 的关税。中国系统在中国市场售价约为每千瓦时 80 美元,在美国市场价格为每千瓦时 130 - 140 美元,有较大的缓冲空间。此外,中国公司也在东南亚国家设立生产基地,以应对较低的关税。瑞银电池分析师 Tim Bush 表示,尽管领先的韩国制造商 LG 和三星 SDI 可能会因美国关税 “在较小的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但它们尚未证明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同时,中国储能制造商预计将更加关注其他市场,如欧洲,因为国内市场供应过剩、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Iola Hughes 认为,中国企业渴望拓展海外市场,如果中国不向美国供货,其他市场将有大量廉价产品供应。
上一篇:下一代光刻机,台积电观望
下一篇:40 亿规模!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首波财报亮相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