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空调公司发展规模已经跨过百亿元门槛,跻身国内十大空调品牌,成为逐鹿空调市场的中坚力量。这位既懂得商业规律又坚守产业本质,既能抓住市场机会又敢啃技术硬骨头的“战略型选手”,其背后有何管理宝典。
用户至上,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在五花八门的空调市场里,长虹空调以贴心、暖心、舒心的“心级服务”,将“好空气”送进每一位用户的心坎里,赢得广泛的信赖与好评。
当客餐厅一体化成为家居新风尚,传统空调柜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距离餐桌较远风力吹不到,距离客厅太近风口直吹让人感到很不舒服。长虹空调的市场调研团队敏锐地捕捉到用户对于远近风的需求痛点,并在2022年推出了行业独创的客餐厅共享空间细分品类,以“远风 20 米,近柔不吹人”的独特优势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3年后的当下,新一代客餐厅Pro共享空调产品面世,创造性研发出黄金比例组合气流专利技术,可确保无论小孩站立还是成人坐立,都不会感受到风感,更好地满足全家的舒适用风需求。“哪怕我家客餐厅面积不小,从沙发区到餐厅最角落,温度都能被均匀照顾到,再也没有冷热‘死角’。”用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更早些时候,用户健康意识觉醒,长虹空调以航天太空舱无尘之境为灵感打造“全无尘”空调产品,创新进出风口全闭合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家中灰尘、花粉、毛屑等污染问题。
“用户需求”正是长虹空调发展紧握的“指挥棒”,成就了长虹空调“全无尘、客餐柜”空调产品的亮眼名片。长虹空调公司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功不可没”。
在长虹空调内部,为确保产品既具有前瞻性又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形成一个个整合产品开发团队:以洞察用户需求为起点,建立技术、市场、设计等跨职能团队,依据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确定创新目标,新产品开展用户测试并反馈优化,形成闭环。
某项空调产品推出上市后,产品经理持续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不断收集用户使用体验和新需求,为后续产品优化和技术迭代提供依据;针对用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推荐和定制产品功能或性能控制方案,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今年3月,长虹空调公司总经理胡照贵正式发布了“客餐厅升级计划”,面向全网招募首批体验官,助力用户客餐厅舒适体验全新升级,携手用户参与产品共创,让用户体验再升级。
好的产品,也有好的服务保障。长虹空调坚持用户直达的“交钥匙工程”,推进送装服收一体化,建立“空调核心服务应急队伍”和“空调服务保障中心”,有效改善用户体验。
2024年1月1日起,长虹家用空调产品在全国实施整机“10年免费包修”,为空调加上了一层“终身险”,给用户带来更安心的保障。
将用户洞察融入产品开发,通过捕捉消费趋势持续优化体验价值,以卓越服务赢得用户信任,长虹空调搭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让“精工品质,舒适每一度”的产品使命融入每一次以用户为核心的风感革命,诠释了“以用户为中心”才是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的竞争内核。
胡照贵表示:“下一步,我们会围绕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匹配更强有力的资源,整个团队都要跟进到产品的生命周期里面不断地去优化、去迭代”。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身处空调这一充分竞争行业的制造型企业,要在市场中博取生机,比拼的不仅是产品服务和成本效率,更是人效。
胡照贵执掌长虹空调公司以来,在长虹控股集团“向新有为,强企有我”文化指引下,打破国企“吃大锅饭”的现状,探索出“271”人才管理办法,把奖励和机会向成功者、奋斗者、业绩优秀者倾斜,让后进者明确发展方向。
这套“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如同“润滑剂”,让团队运转更顺畅,也如同“催化剂”,释放人才最大潜能。
针对管理层、研发类、工程技术类、营销类、职能类等序列岗位员工,长虹空调以年度为周期,开展“271”评估排序,精准区分出前20%的优秀员工、70%的良好员工以及后10%的待改进员工。针对前20%和后10%的员工开展绩效面谈,既激励先进更上层楼,又鞭策后进奋起直追、补齐短板。
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学习成长等多维度,向排名前20%的优秀员工倾斜;对排名靠后的10%员工,则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绩效面谈与绩效跟进,同时提供培训提升机会或进行岗位调整等。
自“271”管理方法实施以来,有众多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在长虹空调公司人才培养体系中书写自我价值、不断成长成才的奋进篇章。
现任长虹中央空调公司副总经理的赵鹏云,从实验室走上谈判桌,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师起步,基于技术沉淀和对市场用户的深度洞察,一路成长走上营销管理岗位,圆了营销梦。基础技术所所长李磊鑫10年间从职场新人成长为研发带头人,拿到了公司内部研发大满贯奖励,搭建了公司的技术平台体系,坚持对空调用户感知技术研发的长期主义。现任长虹中央空调ODM业务主管的陶红,凭借胆大心细、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带领中央空调ODM业务从无到有,成为长虹中央空调销售业务中的亮眼标杆。
他们从平凡的专业岗位起步,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技术专家乃至管理干部,在长虹空调公司践行“271”管理、推进人才发展的进程中绽放光芒,不仅实现了个人职业价值的跃升,更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长虹空调更是将“以人为本”刻进公司运营肌理,不断构筑让员工开心、安心、舒心的安居乐业之地。
旺季生产期间,园区近9000人,公司专设园区医疗驻点服务,为员工提供24小时医疗问诊和咨询服务。公司积极响应长虹集团EAP工作指引开展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为提升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家属了解、感受、融入到长虹空调的企业文化中,长虹空调举办了多届员工家属参观、子女生产体验等丰富员工身边生活的文化活动。
这些看似琐碎的保障措施,实则编织成一张精密的情感网络,渗透到员工生活的每个毛细血管,收获的则是员工超越契约精神的忠诚与创造力。
正是这种氛围的浸润下,30年间,一代代长虹空调人把智慧、精力和激情投入到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效率与质量齐飞,创新与传承共舞,共同绘就长虹空调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上扬曲线”。
双循环战略,促“老树”发“新枝”
近日,随着一辆满载出口空调产品的平板车缓缓驶离长虹空调的绵阳库房,长虹空调掀开一页跨越地域界限、深化产业协同、激发澎湃动能的新篇章。
作为拥有30余年专业制冷经验的空调行业“老将”,长虹空调深耕国内市场,已经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空调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年产700万套家用空调、50万套中央空调的生产能力。
然而,国内空调市场增长承压,新旧需求转换明显。胡照贵坦言,越是市场承压的时刻,我们更要精益求精做产品,做高质价比,追求良性发展。
“老根”不动摇,还要发“新枝”。
如今,在长虹控股集团“产业拉通、内外协同”的战略引领下,胡照贵坚定推动两个双循环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ToC&ToB双循环。
长虹空调携手专注国际市场的中山长虹,促进技术、市场、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
起初,两家由于市场定位不同、产品不同,协作面临重重挑战与障碍。但双方团队积极应对,从论证项目可行性、快速筛选客户、开发模具及产品,从项目立项到成品下线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
技术团队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奉献精神,他们不辞辛劳,频繁工作至深夜,持续攻坚克难,逐一解决了技术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项目最终得以圆满达成既定目标。
如今,长虹空调与中山长虹主动融入协同大局之中,进一步提升空调产品整体竞争力,为双方携手共进的“双千万工程”蓝图奠定了稳固基石。长虹空调的产品也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胡照贵表示,在协同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思维、要勇于打破陈规、要勇于主动拉手,通过协同创造出最大价值。
在空调这个传统市场,长虹空调相信,市场容量有限,但竞争商机和创新模式无限。唯有读懂用户情绪、开拓市场通路、追求精益效率的品牌方能破局。长虹空调搭建用户至上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实行有温度的人本管理、坚定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奋力跃迁的成长故事还在不断续写。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