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美的也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了。继去年10月公布研发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后,近日美的首次公开了人形机器人整机,并宣布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这波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发展浪潮中,家电起家的美的还能乘风破浪、一路高歌吗?

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
长、短板都突出 根据现场媒体披露的信息,美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跳舞、“比心”、递水、开瓶盖、打螺丝等多种动作,也能听懂语音指令与人互动,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应操作。
“我们在(库卡)工业机器人领域有很多核心零部件的人才和团队,可以较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表示,美的集团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期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传感器、控制器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
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有产业专家表示,美的入局人形机器人的长板与短板都十分突出。从公司核心竞争力来看,美的的优势在机器人零部件研发、资金实力、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如果人形机器人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那么美的会“吊打”所有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
场景、品牌和渠道也是美的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优势。特斯拉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特斯拉汽车生产线进行实训、小米的铁大也在小米汽车生产线“打工”。如果美的研发人形机器人,也可以为其人形机器人实训提供真实的工业制造场景,更好地收集数据以便训练具身智能模型。未来,如果人形机器人实现ToC销售,美的的品牌认知和销售渠道也将助力其获得消费者青睐。
美的收购了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 大脑、小脑和肢体是人形机器人的三大部分,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公司切入工业机器人赛道,成功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在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方面积累深厚。不过,产业专家分析认为,美的强在“肢体”弱在“大脑”。
对此,美的也有十分清楚的认知。“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本身对美的不是挑战,美的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知道怎么做,能够快速转入到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开发。” 卫昶透露,其人形机器人伺服电机已经实现量产,RV减速机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量产。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质疑,认为机器人本体对于人形机器人的价值有限:“在中国,硬件的复制速度和精进能力是惊人的。现阶段,制造出一个具备基础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让他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力才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壁垒。”
具身智能是关键 如果说美的在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同行天花板,那么其在人形机器人“大脑”,也就是具身智能能力建设方面几乎就是零基础。
美的一直在追逐AI浪潮,尽管也推出了自研“美言大模型”并积极将OpenAI、DeepSeek等大模型接入产品,但是在具身智能(空间智能)模型方面还未有可披露的成果。
“人形机器人真正的挑战是它的操作能应付复杂的场景,所以在具身智能算法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卫昶表示,美言大模型还是在大语言模型基础上进行垂直化应用。三维模型对于要做机器人的美的来说很重要,美的已经关注到了空间模型,也在拓展这方面的应用。
对于随着这波人工智能大模型走红的人形机器人来说,具身智能模型是最核心、最能拉开差距的产品。智元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智元具身智能事业部总裁姚卯青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ChatGPT等AI大模型的涌现和进步,让人们看到人形机器人可以自主感知、决策甚至纠错的可能,具身智能模型是这波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飙升最核心的关键。”甚至有产业专家判断:如果不自研具身智能模型,等于造人形机器人的“壳”,放弃了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魂”。
对于是否自研具身智能大模型,美的显然还在举棋不定:“长远来讲,也许我们也会做大模型。”卫昶坦言,目前美言大模型是基于第三方底层模型搭建的。“如果未来我们的人才、应用成熟,我们也可以考虑进行底层的大模型的构建。”
Figur人形机器人与OpenAI分手 美的能否只做人形机器人本体,引入第三方具身智能大模型伙伴?行业专家认为,现阶段非自研的大模型很难实现“大脑”和“肢体”高度垂直整合。以明星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为例,在获得OpenAI等投资者6.75亿美元B轮融资后,Figure人形机器人接入了OpenAI的GPT-4大模型,并获得全球关注和热度。然而不到一年,Figure创始人布雷特·阿德考克(Brett Adcock)就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协议,完全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模型。谈及原因,布雷特·阿德考克表示:“要在现实世界中大规模地解决具身智能的问题,就必须实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垂直整合。我们不能外包人工智能,正如我们不能外包硬件一样。”
由此可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就是人形机器人的一部分,对于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元、星动纪元、银河通用等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都选择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本体垂直并线发展。在保持机器人硬件不落伍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真实数据、仿真数据的方式去训练和精进其具身智能大模型,这是人形机器人成功的关键。”机器人产业专家表示,补齐具身智能这一短板是美的必经之路,越早行动越早获益。
所幸人形机器人产品还处于商业化落地初期,美的仍有时间窗口补齐具身智能这块短板。“对于‘财大气粗’的美的而言,补齐这块短板选择也很多,既可以收购有实力的具身智能团队,也可以重金打造一支具身智能人才梦之队。”有分析人士这样表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