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正式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布的首个新型储能供给侧政策文件,内容涵盖鼓励技术创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拓宽应用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推动高水平“走出去”等多个方面。
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的总称,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环节。
《行动方案》鼓励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提出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
《行动方案》突出多维度新型储能安全。要求围绕新型储能系统生产制造、运行维护、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构建本征安全、主动预警、高效防护、安全应用等多维度技术体系。加强新型储能各技术路线热失控及燃烧爆炸失效机理研究,突破储能电池本征安全与控制技术,支持基于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行动方案》强调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积极鼓励探索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推动新能源集成新型储能和智能化调控手段建设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方案》着重强调了供需协同。明确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强锂电池等产能监测预警,防范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风险;引导优化供需关系,着力科学有序扩大有效需求,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结合新能源消纳利用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因素,系统性确定新型储能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保障和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于2024年11月6日。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此次发布的正式版本具有多项变化,主要涉及构网型储能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中,《行动方案》增加了构网型储能相关内容,提出鼓励新型储能以独立储能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加快推动构网型储能应用。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正式版本《行动方案》亦有所调整,在明确引导我国新型储能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前提下,新增开展专利导航分析,支持建设新型储能相关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鼓励新型储能领域探索专利池等运营模式等内容。
据了解,《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在征求意见期间,收到了多项修改意见和建议。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