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电子报道,卡位新赛道,破解“成长的烦恼”日前,立讯总投资1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江苏昆山。其中,新一代智能终端及穿戴产品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将进一步垂直整合智能手机、智能头显等业务的产能布局;智能精密声学耳机产品项目总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和系列产品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这个“产业巨人”不仅动力澎湃,还在努力塑造新优势中扩大领先优势。昆山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顺势卡位新赛道、全力开拓新领域、积极培育新动能。坚持“核心产业+”,加快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转型、整机制造向智能穿戴和智能声学等新领域延伸拓展,实现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我们要拉高自己的发展标杆,跳出县域的思维,主动与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攀高比强。
”江苏省人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表示。中大力德从事电机和减速器研发,进军人形机器人行业;公牛集团站在千亿市值的新起点上,进入新能源充电赛道,拓展LED照明、智能家居等产品……2024年,浙江慈溪市级规上工业增加值546.6亿元,同比增长8.1%,高出宁波市平均0.4个百分点。开拓市场向“新”看,在寻找新赛道中抢占发展主动权,正是其焕发无穷活力的关键所在。
公牛集团进入新能源充电赛道在宁波市委常委、慈溪市委书记林坚看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新的“成长的烦恼”、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的必由之路。要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慈溪新篇章。
“把县域工业发展壮大,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求真务实,不要盲目攀比。县域工业要深度嵌入当地城市群、都市圈的产业体系中,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配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
四川宣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天然气和锂钾资源,提出2025年将培育钾盐钾肥、新型储能、精细硫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四川乐至则背靠成渝产业走廊的区位优势,最新引入奋安铝业打造高端铝材基地,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45亿元。
推动集群成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今年,不少工业大省将“做大做强高能级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工业强县的路线图。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在广东中西部的云浮市,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快布局:罗定市依托微容电子这一粤东西北首家“独角兽”企业,吸引电子信息企业集聚;新兴县积极引入凤铝铝业等“链主级”企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新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近日,广东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表示,将坚持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项目招引“矩阵式”推进,培育发展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开辟“东融湾区、西接RCEP”新赛道,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再将目光投向安徽肥西。
据报道,江汽华为、福耀玻璃、长鑫存储、亿帆医药等一批重大牵动性、战略性项目接连落地投产,肥西的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逐步成型成势,为“安徽第一县”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乙巳蛇年,“锚定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依然是安徽、合肥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安徽省委合肥市委全会和省市“两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对百亿级、五十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合肥提出将分类培育一批五十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肥西、长丰等百强县位次前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潇宇指出,要营造集群内要素互联互济的优质生态。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关键节点的“链主”型企业,加大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保障力度。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让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有效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集群韧性。“抓县域经济,招商是主抓手、园区是主引擎。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说。近日,湖南浏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出借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能级;推进政策向园区集成、资源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快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链长、链办、链主、链企作用。
向“智”向“绿”,在转型升级中迸发新势能2月7日,在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制造部首席工程师董晟正通过大屏幕数据实时监控铁水运输流程和铁水自动分配调度情况。“公司应用‘鱼雷罐跟踪与铁水降温’模型后,铁钢界面实现了可视化跟踪、铁水运输流程透明化和铁水分配自动化,公司每年降本至少7000万元。
”董晟说。这仅仅是钢铁之城——河北省迁安市搭上“智慧快车”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迁安市数据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迁安正积极对接国内头部算力公司,用“活”大模型,进一步夯实模型算力基础,并以产业链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打造更多高技术水平的智能工厂和高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场景,赋能全省钢铁产业发展。
在位于福建晋江的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流动”的吊挂系统一边将上一个环节的产品有序流转到下一个环节,一边连接后台“大脑”,为5G智慧工厂数字运营中心实时“投喂”生产数据……位于晋江的安踏智慧工厂这样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在晋江比比皆是。2024年,晋江奋力向“数字之城”跃升,实施了157个“数转智改”项目,新增上云企业500家、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6家。
背靠优势只是发展基础,全面推进数转智改才能真正拥有新质生产力。晋江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全面推进数转智改,打造“搬不走”的产业链优势。以“智云+联盟+园区”链接聚合数字服务商,完善企业数转智改全品类、一站式服务生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滚动推进100个数智转型样板项目,复制推广5个以上数智转型制式套餐,新增上云企业500家。
放眼全国,多个工业大县提出2025年将在“数转智改”上持续发力。山东胶州提出,引导3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培育青岛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以上;搭建启用“钢刚好”“木语云”等互联网平台。四川射洪提出,将积极筹备第二批‘智改数转’线下诊断评估服务;同时依托三方服务商和行业龙头,加速形成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经验和优质成果,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借鉴和指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