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版图将洗牌?

时间:2025-01-09
  人工智能浪潮之下,英伟达乘势起飞,目前其GPU产品的全球市占率几乎占到了9成,在AI芯片领域也占据着80%左右的份额。在市场对算力需求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英伟达高性能GPU供不应求,即便价格上涨也依旧有客户在排队等候。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GPU芯片被视为AI领域竞争的核心资源。但这种“稀缺性”不仅是英伟达的机会,同时也是其软肋:一旦有替代者出现,形式将发生转变。
  谷歌推出的TPU芯片Trillium属于ASIC芯片
  2020年7月,英伟达成为当时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厂商。2023年5月,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企业。如今,类似的情况已经出现:2024年12月,博通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昔日的英伟达凭借GPU一跃而起,今天的博通手握ASIC定制芯片迎面走来。AI芯片市场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而这种局面是许多从业者所期待的。
  早在2023年3月的NVIDIA GTC 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宣布了一项高达9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要与微软、谷歌、甲骨文等合作,推出自己的云服务:NVIDIA DGX Cloud。在微软、亚马逊、甲骨文、特斯拉等英伟达GPU的大客户里,每一位都抛出了数以万颗计的大单,但事实上这些“大金主”们都有一个共同计划——自研AI芯片,而这正是ASIC崛起的契机。
  当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四大云服务厂商在自研ASIC芯片的时候,博通、Marvell这两家提供ASIC设计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企业成为了主要合作对象。其中,博通已经连续帮助谷歌推出了七代AI处理器TPU芯片系列。摩根大通分析师预测,谷歌的TPU项目将在2025年为博通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当Marvell于去年12月和亚马逊AWS达成5年期合作协议之时,Marvell首席执行官Matt Murphy用“重要里程碑”一词来形容这项合作。
  应用厂商的推动是一方面,AI算力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也是一方面。AI计算分为训练和推理两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一阶段算力需求的重心将从训练转向推理,而OpenAI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则公开表示,AI预训练时代无疑将终结。在AI训练上,厂商们以GPU为主;而在对算力要求较低的推理任务中,ASIC的机会开始显露。
上一篇:CES 2025各大芯片巨头的比拼
下一篇:SK 集团与 NVIDIA 在 CES 2025 上加强 AI 半导体联盟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