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赛道的弄潮儿如何测量一只蚊子的体温?这就需要用比细胞、分子更小的传感器对其进行表征,比如量子传感器。这是独角兽企业——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一直奋进的方向。
独角兽企业具有高成长性,是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公司,对优质生产要素吸附力强,是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载体之一。“近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前不久,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了解,我国超过78%的独角兽企业来自高端制造业、消费与零售、高新技术等领域,在去年新增的独角兽企业中,超过一半来自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赛道。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新能源行业的独角兽企业都是在2021年之后崭露头角的,尤其在2022年,新能源行业新晋独角兽数量达到了顶峰,共有24家企业跻身独角兽行列。其中,70%的企业为近5年成立,成长速度惊人。独角兽企业卡奥斯的智能工厂在业内专家看来,支持和推动大企业积极投身新赛道,坚持平台化发展,通过内部裂变、投资孵化等方式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也成为培育独角兽的重要渠道。比如,海尔集团在商业、产业方向拓展新赛道,裂变出日日顺供应链、卡奥斯两家独角兽企业。
“布局未来产业,可以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提升竞争力。同时,这些赛道代表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家战略需求和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方向,独角兽企业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应当积极响应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表示。引领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在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航天”)的方舟实验室,一片金光闪闪的卫星“翅膀”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展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厚度却仅约1毫米。
“之所以要把卫星翅膀做得如此轻薄,是为了最大程度节省空间,一次性运送更多卫星入轨组网。”银河航天机热能源部部长杨巧龙告诉记者。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银河航天攻克了数十项核心技术研发难题,包括让脆弱的太阳电池可靠压紧、让太阳翼打开并进行空间三维旋转等,实现了产品从地面到太空的全流程研制。银河航天灵犀03星太阳翼展开状态近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属性持续提升。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追踪报告》显示,我国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由2016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249家。独角兽企业专利数量由2018年的近9000件增加至2023年的近5万件,2023年共有94家独角兽企业申请1157件国际PCT发明专利。许多独角兽企业,同时也是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企业“雁阵”齐飞,驱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我们首批全主动式减震器产品,将于今年11月向客户批量供应,这款产品安装在汽车上后,在控制器的支持下,能够在1毫秒内完成信息处理、计算和响应,大大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京西智行张家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工厂厂长朱功伟告诉记者。据介绍,这家公司的加入,填补了张家口市汽车产业链底盘产品空白,为加快打造千亿元级汽车产业基地增添了强劲动力,助力张家口成为我国北方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心。当前,独角兽的本土发展能力和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备受关注。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积极出海打拼、开拓市场,对于重塑全球独角兽的生态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今天,大模型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升,而是聚焦于如何将这一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深度落地。”AI独角兽企业——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鹏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构建大模型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整体提升大模型企业的国际合作能力与全球市场拓展能力。”打造精准滴灌的孵化器“我们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模型可能就需要上千张最顶级的GPU卡,每一块卡的成本都是几万美元到十几万、几十万美元不等,但最终的结果有可能会失败。”张鹏告诉记者。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是“从0到1”的过程。不少独角兽企业都要经历不断试错,甚至将原有的成果推翻重来的过程。
因此,资本支持必不可少,在助力独角兽企业创新研发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应对风险。产业发展迈入高质量阶段,“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帮扶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进一步提升独角兽企业融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在工信部不久前发布的举措中,“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金融支持,发挥产融合作平台的作用,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等”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近期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精准滴灌”的政策措施,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北京市构建面向独角兽企业的“4+X”服务体系,推出了一套主动发现、系统培育、精准施策、规范发展的支持举措。最近又发布了独角兽企业服务清单、独角兽企业国际法律服务计划、发布独角兽企业算力服务平台等五大创新服务。山东省积极构建独角兽等企业梯度培育成长体系,在入选奖励、金融扶持、人才引进、创新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要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度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打通将社会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并切实流向科创企业的渠道,对于助力独角兽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苏剑教授表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