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更深入理解、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赛迪研究院”)特以“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举办第五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活动。
围绕新型工业化应在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秀东,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处长于明等专家交流了他们的观点。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新型工业化的深度助力。
发展先进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向农业提供先进技术和产品,是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使然。王秀东表示,向第一、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产品和技术,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之一。
王秀东指出,当前,农业领域已经存在诸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生动实践。在育种环节,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等支撑的现代育种技术手段,可帮助提升育种品质和育种效率。王秀东举例称,在新疆做的设施农业支撑水稻育种实验,借助工业化装备等现代技术手段,能够支撑跨区加代育种,在三年时间内完成过去七年育种周期才能完成的目标。在种植环节,低空经济领域的无人机植保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实现大规模应用。在作物生长环节,卫星遥感、传感自动化等技术已经用于监测作物生长情况、提升作物光合作用有效管理。王秀东列举了多项将信息通信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典型案例。比如,借助物联网关和LiteOS,可实现农业物联网高可靠感知;NB-IoT、5G、WiFi等多种技术可用于农业传感器、监控摄像头连接和远程控制、协作等生产场景。
王秀东表示,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要以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加快新要素融入,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智能化。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与智慧农机具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及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轻简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设施装备支撑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到来之际,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也呈现出新特点。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工业化理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在新一轮农业竞争中显得更加重要。而推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技术成果,正大量导入农业生产过程,并逐步发展成熟,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提供助力。例如,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编辑等生物技术可用于动植物精确和定向育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可用于智慧农业、工厂化农业生产。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在赋能农业生产的技术成果中,有很多是我国工业领域的优势产业,例如大型农机、物联网、北斗导航等,为了更好地给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仍要继续保持这些优势产业的领先性。此外还需要畅通农业与工业设备制造业之间的供需信息渠道,支持对农机装备、技术供应商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城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新型城镇
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要求优化国内产业区域布局,增强区域产业协同,树立突出区域平衡发展的布局观,强调各区域功能化、特色化的发展定位和政策。促进要素流动,推动东部发达地区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端要素输入,推动中心城市在技术、人才、消费市场上的优势同非中心城市劳动力和资源能源优势相结合,促进城市圈范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优化。
王秀东介绍称:“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业’的要求是需要基础设施支撑的。”而新型工业化将为宜居宜业新型城镇、和美乡村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产业支撑。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产业带动城镇的发展道路。例如各地工业园区,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产业聚集地,各园区以集群为单位,批量性帮助当地布局的企业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贯通、污染物处理等问题,使得企业、人口在此集聚。
于明表示,在内陆发展、新疆振兴、东北振兴的过程中,许多地区借助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发展。而在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过程中,这些原本的资源型地区,也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一方面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为产业高端化提供相应的资源或配套服务。于明举例说,对于资源丰富型城镇,可以发展机械装备,也可以对挖掘出来的矿藏做深加工。
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为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例如,东数西算可以带动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人才流动和技术水平提升。于明表示,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整合与连接,可以推动人员、资源、资金的流动。
赛迪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孙海尧表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硬件配套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若以能源密集区布局算力中心,再凭借低能耗、强算力打造数据交易集散地,则将会在带动算力供应节能降本的同时,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甚至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强镇,或是为城镇提供产业配套。
王秀东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发展经验:某些欧洲国家形成了为工业生产配套的功能小镇——装配、仓储分别在不同单独的小镇中实现,同时各小镇根据各自不同功能提供合理的土地相关要素供给及功能配置。
我国在发展新型工业化、进行产业布局过程中,可以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乡村人口就近就业,形成“以县带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强化县域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返乡创业园、产业强镇等平台功能;推动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结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参与县域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县域内投资建厂;鼓励和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和外企搬迁疏解到有条件的县城,推动本土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产业分工、研发创新等方面对接合作,共享产业链供应链。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