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新版《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引发广泛热议。业界主要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新版《规范条件》的更新,顺应了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为锂电池产业各环节发展指明方向,并将以此为风向标,坚持技术创新、质量为先,推动锂电池产业走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引领、品质先行”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我国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取得全球领先的优势。2023年,包括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在内的全国锂电池产量达到940吉瓦时,产业规模突破1.4万亿元,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吉瓦时。先进量产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260瓦时/千克,储能型锂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最高可达1.2万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继2015年首次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对其进行了三次修订,分别在2018年、2021年和2024年,每一次均根据现行发展阶段实时调整与修订。据悉,相较于此前的版本文件,新版《规范条件》对锂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各类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以及电池材料比容量、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设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例如,新版《规范条件》在动力型锂电池分类中新增小动力型锂电池类目,并将使用三元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由≥210Wh/kg提升至≥230Wh/kg,将电池组能量密度由≥150Wh/kg提升至≥165Wh/kg。此外,强调单体电池循环寿命≥1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这意味着锂电池及其上游材料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以满足日益提升的市场需求。
“锂电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技术迭代迅速。从整体来看,我国已在液态电池方面实现全球领先,但创新无止境,新版《规范条件》中各品类电池性能指标较上一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对企业创新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推动作用。”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跟新版《规范条件》相关要求,在低温、续航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加强下一代电池技术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姜涛认为,新版《规范条件》将会促进锂电池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从长期来看,头部企业有望提升效益,而技术储备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则可能面临淘汰。
“新版《规范条件》通过提高技术参数标准和环保要求,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性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唐亮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唐亮建议,面对新版《规范条件》中提出的更高要求,储能企业应通过多方面努力来更好地落实相关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性。例如,加大研发投入或进行工艺改进,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改进电极材料的比容量、优化电池结构设计等,提高储能型单体电池和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同时,通过对电池材料、电解液配方、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持续优化,延长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
此外,新版《规范条件》进一步优化锂电池产业布局,体现出“一升一降”的思路,即提高新进产能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产能建设。新版《规范条件》明确,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本次修订不仅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制定了更严格的资质要求和生产能力标准,更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弗迪电池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锂电池全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质量为先的原则,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走向高质量、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从总体来看,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修订更新,传递出鼓励创新、淘汰落后、引导行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导向,有助于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姜涛认为,伴随着技术进步、市场细分日益明晰,《规范条件》也将与时俱进,更好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做大总量和做优存量的关系,推动锂电池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从源头加强安全管理
随着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普及,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成为锂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底线。
新版《规范条件》针对锂电池的本征安全、生产安全、使用安全、处置安全,重点从源头加强安全管理,要求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应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和强制性认证要求。鼓励企业制定和执行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技术标准或规范。
“好的产品不仅要研发出来,而且还需要高质量制造,更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特别是锂电池产品,不管是用在电动汽车上,还是储能场景中,安全都是第一要务。我们要严保产品质量管理,守好行业生命线。”上述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称,新版《规范条件》详细规范了企业的生产供应水平、产品性能和质量管理体系,内容详实全面,将指导行业各环节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
此外,新版《规范条件》突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要求,并根据有关锂离子电池产品安全标准制订和发布情况,增加便携式电子产品、固定式电子设备、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电能存储系统用锂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内容,强化标准实施和引导。同时,适当降低了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引导其重点加强安全保障。
“新版《规范条件》的发布和实施,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总裁周超激动地说,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选用锂电池,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机遇。然而,因缺少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完善的生产准入机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新版《规范条件》为保障产品安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周超承诺,坚决支持、执行新版《规范条件》中的各项规定,全面贯彻各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供应链管理,把更加安全的产品交付给消费者。
我国既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大国,也是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大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种。在国内主要电动自行车品牌发布的电动自行车新车型中,配备锂电池的比例已经超过20%。
弗迪电池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进一步引入钠离子电动两轮车电池技术,满足消费者对电动两轮车更高的安全性、更优越的经济性和更便捷的使用性的需求。
“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已经20多年,早期以铅酸电池为主,锂电池占比一直不大,原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各厂家鱼龙混杂,老百姓对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在这个时候,进一步规范了行业技术标准和准入制度,非常必要。”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潘耀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超威正积极准备相关资料,按照新版《规范条件》要求,推进进入白名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