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业链加速拥抱现代供应链体系

时间:2024-06-12
  当地时间5月13日,位于墨西哥城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新车发布会吸引了超过200名企业代表和媒体高度关注。在无数个闪光灯的映衬下,吉利三款明星SUV车型Starray、Okavango和GX3 Pro正式揭开了面纱。
  吉利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缩影。出海逾20年,如今吉利品牌已完成中东、亚太、拉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市场的布局。“吉利的全球化战略一开始就确立通过品牌、产品、供应链、工厂的国际化布局,依托本土市场,加强端到端的海外本土化能力,深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吉利汽车集团战略采购及经营管理中心总监张敏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
  在企业全球化发展加速进行的今天,如何顺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必修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更是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智慧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必修课”
  打开“渤化易采”平台电子商城频道,各种办公设备、配件耗材品类众多、琳琅满目,这是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打造的华北地区首个以交易为核心、多角色协同的化工行业招采服务平台。该企业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之一,为加速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进程,搭建了“渤化易采”平台,不仅实现了物资规模化采购,成本也降低了10%以上,供应链日趋智慧化。
  山东章鼓是我国大型风机专业生产龙头企业,走进山东章鼓的710智能工厂,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家始建于1968年的老公司,先进精密的仪器、数字化的可视大屏、智能化的物流调度……近年来,山东章鼓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建设了智能工厂,实现了设计制造一体化、生产调度全闭环、物流调度智能化、产线互联数控化、质量追溯全程化,还努力搭建区域垂直型产业互联网平台,不断做精做细供应链细分领域的区域性数字化采购服务,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全流程协同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消费域逐渐向产业链上游渗透,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也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开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全面改革,吉利显著提高了供应链响应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五个零’的管理目标(零缺陷、零延误、零浪费、零库存、零失误),从而打造了精益供应链,有效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张敏表示。
  “在生产环节,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可以帮助制造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资源利用率,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服务环节,基于大数据的客户服务模式可以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形成社区型客户服务模型,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浪潮海岳制造业事业部总经理张书勉认为,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实际的收益。
  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义鑫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而供应链数字化的本质就是将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共享、应用,进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效率、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等。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相较于世界一流的制造企业,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数据黑箱与数据孤岛的存在使得许多企业无法真正地运用数据。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仍然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瓶颈。
  “‘不想转’的本质是没有看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益处,缺少成果指引。‘不敢转’的原因是缺少相应的平台和技术。一些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得较慢’的企业,不知道需要运用怎样的技术才能提升竞争力。‘不会转’的核心在于缺乏专业指引以及行业标杆案例示范效应不足,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人才,转型资源匮乏,不知道企业供应链模式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如何融合,不清楚数据标准如何统一,不确定如何才能真正地用好数据。” 金蝶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张义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首先,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收益回报周期较长,且存在着明显的转型阵痛期,这让部分中小企业因缺乏足够动力而对转型望而却步;其次,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同时需要诸多软硬件基础条件,还面临着较大的数据安全风险,这使得部分转型工作只能停留在试点阶段,难以实现规模化推进;最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人才支撑、组织匹配以及体系协同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致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难以稳定地达到预期成效,总是面临各种阻碍和挑战。”张义鑫说道。
  针对不想转的企业,专家建议企业与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与服务机构多交流,并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指导规划,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决定是否要做数字化转型、如何规划数字化转型。对于不敢转和不会转的企业,专家建议企业多了解市场上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团队,挖掘企业的痛点需求,重视产品适配,运用低代码、平台化等方式将过去复杂的解决方案转化为“小快轻准”形式,并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以量身定制的、专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使企业运营得更好。此外,在选择数字化服务团队时,企业也需要考虑团队的专业性与服务资源的保障能力,从而提升企业转型成功率。
  企业积极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
  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有两座铭利达的工厂,专注于注塑零配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的制造,工厂中配备了先进的组装线和注塑机,生产流程高效而安全。铭利达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具有精密结构件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工业园。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角色,像铭利达这样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企业在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大有可为。
  “企业在构建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时,需妥善规划,结合出海目的地的特点、法律法规、商业环境等情况,决定以何种模式进入目的地市场。因此,需要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强化自身竞争力,如:增加数据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确保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促进全球供应链各方协作(组织内跨部门协作、上下游企业间协作),实现无障碍沟通、高效率决策;拓展本地采购、提高国际化采购能力,获得规模经济优势,并回馈国内市场;加强供应链端到端风险管理,洞察潜在风险,确保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金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全球化高效协同,提升企业生产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管理层面,通过更多更好地运用真实、精准的业务数据,并充分利用AI等新技术,可以帮助集团管理者进行决策,使集团管理措施落地性更强。
  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还有很多,包括合作伙伴选择、合规性、风险管理等等。
  张书勉也认为,企业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调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法律法规变化等,为供应链网络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要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供应链的智能化水平;要设计高效的物流网络,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要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通过多元化供应源来分散风险,与供应链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上一篇:Nvidia 在 2023 年出货了 376 万台数据中心 GPU,以 98% 的收入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下一篇:汽车芯片三巨头,扩大外包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