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温晓君:AI手机引领智能硬件2.0发展新浪潮

时间:2024-05-23
  手机与人工智能融合是今年行业发展特点之一。随着AI大模型在端侧部署的趋势愈发明显,AI手机有望引领智能硬件2.0发展的新浪潮。这是赛迪智库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对AI手机的发展作的最新判断。
  5月17日,值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手机设计大赛主题活动——思享汇:AI时代的手机创新活动在线举行,温晓君围绕“AI手机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话题作了线上报告。他表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人时间变得更加破碎,且被很多无用信息侵占,用户亟待新技术解放精力和创造力,为AI手机的诞生提出了新需求,让用户从各种碎片纷繁复杂的操作当中解放用户,更加回归自我价值的体现。

  

  温晓君认为,AI手机应该具备用户定义开放的服务生态、随心和专属的智慧操作系统、多模态融合的全新交互方式,以及支持生成式AI发展的智能终端硬件平台等特征。
  与此同时,AI模型轻量化应用成为必然,云端协同有望在AI手机实现落地。温晓君指出,考虑到通用训练参数数量还有模型规模的问题,AI大模型训练之前基本上都是汇聚在云侧进行,但是也基于应用实时响应考虑,以及一些数据安全性问题,“云侧+端侧”的协同设计思路逐渐成为了手机行业的共识。云侧AI模型可以发挥多参数大规模高算力的优势,有效地完成通用大模型的训练;端侧AI模型可以实现低延迟高私密性的特质化模型推理,实现主动性AI服务。
  鉴于AI手机的创新性,AI手机将打破智能手机市场长期处于需求饱和、相对低迷的发展态势,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温晓君认为,随着小米、vivo、荣耀等手机厂商均加速进入大模型赛道,AI手机为中国手机企业提供高端突破的发展新契机,也为芯片、内存、大模型研发、操作系统、应用APP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新机遇。
  但是,温晓君也指出, AI手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技术层面,需要在算力、功耗、内存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算力方面,端测AI NPU的算力需达到30TOPS以上,目前市面上可能仅有像高通第三代骁龙8、苹果A17 PRO,联发科天玑9300等少数几款芯片能达到这个标准。
  在功耗方面,此前苹果公司首款AI PC在进行测试时也发现了极大的散热缺陷,在功耗限制更加明显的手机端侧运行AI大模型时,也将会遇到电量和散热的双重问题。
  在内存方面,随着大模型参数量增加,设备内存容量需求不断提升,若未来要支持超过百亿参数的大模型,实现数字AI助手等新功能,对DDR5、LPDDR5等大容量高带宽内存产品,UFS高带宽接口标准等目前手机内存基本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成本方面,对现有手机行业精细成本管控体系将构成挑战。设计研发上摆脱安卓底层的框架,重新在操作系统层面集成优化AI大模型,并面向CPU、GPU、AI加速器、各类NPU等多种算力资源进行模型调配,将大幅增加企业的负担。
  在整机生产上,SoC芯片研发生产或海外采购费用增量也将相当的可观,可能引发存储器内存颗粒的新一轮价格上涨。
  在安全方面,还将面临云端协同的多重安全挑战。一是云侧大模型在服务多用户数据时必须做到数据隔离,若出现数据采集不当、标签错误、数据被投毒等情况,存在较高的用户敏感隐私信息泄露的安全风险。二是端测AI数据将更加私密化、隐私化。未来,人工智能手机可能同时联接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数字办公、智慧生活等多场景数据中枢,对端侧安全防护和数据确权分级分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用方面,杀手级应用生态仍在探索,目前AI手机还面临应用开发困难,以及需求场景不明确等问题。众多手机厂商均在自身产品上搭载自研的端侧AI大模型,应用开发生态割裂度比较大,且目前端侧AI大模型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算力规模相较于云侧还存在较大的差距。AI的影像处理、文本记录、语音助手等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各类垂直领域的应用需求与云侧AI所能提供的服务尚未明确区分,用户尚未感受到AI大模型在手机端侧部署的独特应用需求。
  面对机遇和挑战,温晓君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鼓励手机企业加快部署AI手机赛道抢抓布局,带动产业链实现高端突破。二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面向未来需求,筑牢底层软硬件技术支撑。三是完善AI手机整机生态建设,打造应用开发平台。四是加强AI安全和监管工作,从技术、数据、产品应用、法律伦理等多个维度,构建终端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评价体系。
上一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黄仁勋: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