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企业副总裁:智能汽车需要整一化的车载存储模块

时间:2024-05-09

 

  近日,美光企业副总裁暨嵌入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Kris Baxter就美光近期发布的4150AT SSD车规级产品举办媒体见面会。活动上,Kris Baxter称,当前汽车架构正变得更加集中,因此他认为,车载本地存储结构也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由车上各设备、系统分别配置存储方案转为将多系统存储集中化配置。

  但将车载存储模块整一化,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在满足大规模数据交互的同时保证低延迟。
  为此,Kris Baxter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其一是提高存储容量。从L2到L2+,再到L3、L4,每个级别的升级都需更高级算法和更庞大的代码支撑,这些都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我们推出的4150AT SSD产品容量达到1.8 TB。”
  关于1.8TB是否足以承载车上系统的应用所需,Kris Baxter作了详细阐释:从汽车客户存储密度需求来看,IVI(信息娱乐系统)主流密度为128GB~256GB,ADAS系统(2~4个SoC)每个需128GB,网关需求32GB~64GB,总密度近1TB。考虑到IVI主流密度(128~256GB)、ADAS密度(假设4个SoC,每个SoC 128GB)和网关64GB,总密度在1TB以内。上述统计已经覆盖了车载应用,包括系统镜像(20GB)、边缘侧生成式AI模型(小于20GB)、高清地图大小(100GB)、OTA分区(30~40GB)、视频(40~50GB)等。
  其二是采用PCIe接口以提升响应速度。
  “为降低延迟、优化用户体验,我们需要确保存储数据与模型之间的接口具有高性能,以便它们能够高效地进入处理环节。PCIe接口能够实现高速率和低延迟,同时也允许进行大量的存储优化。因此,这为人工智能在未来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Kris Baxter表示。
  此外,Kris Baxter还回应了关于汽车智能化趋势下,车用SSD需要实现的最新变革。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在汽车中的普及,对存储性能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比如,当用户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进行对话时,要想使系统能预测其下一步行动或提供额外的信息,就需要人工智能算法和不断增长的数据集的支持,这意味着车载存储需求将不断增长。
上一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加快建设数字政府
下一篇:李斌谈华为小米入局造车:称华为小米入局造车对行业是好事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