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代表委员关心中国AI发展

时间:2024-03-09
  李强总理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李强总理在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受到各方关注。
  “人工智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提及,意味着数字应用的发展正从“互联网+”时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动能。
  连日来,“人工智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聚焦人工智能这个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在政策、应用、技术到安全、人才等各方面,提出建议提案。
  迈进“AI+”时代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要全面推进“AI+”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AI具备更强大的认知力、判断力、创造力,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打造“AI+”产业高地。要让人工智能不仅会“做诗”、更要会“做事”,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生产力的深层次变革。厚植“AI+”创新沃土。广泛吸引全球AI领军人才和知名学者,从而培育出一批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示范标杆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AI技术突破和应用普及。
  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起步晚、发展周期短等因素,导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数据量大质低、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认为,要完善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立法,创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要素的融合赋能,改变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和商业理念,同时反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进步。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在提案中,重点关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曹鹏表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亟需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大潮中,建议通过政策引导、模式推广、典型案例树立等方式,推动实体产业和技术服务企业把国产化的产业价值作为第一目标,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对产业的扎实助力。
  人工智能安全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建议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齐向东建议,从需求侧看,强化政策牵引,推动“AI+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支持“AI+安全”发展,设置专项基金,对研发创新“AI+安全”产品的企业,给予政府基金、贴息贷款或科研项目等支持。推动“AI+安全”相关产业取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挖掘大模型价值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在建议中指出,在政策引导、品牌推广、行业采购等层面加大对国产硬件的支持力度,推进AI深度学习框架、AI硬件计算100%国产化;提升行业数据供给水平。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放非敏感数据,全面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为行业大模型成长提供充足“养料”;打造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合体,开源平台和开源生态,促进破除商业化禁用限制,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使大模型的使用“普惠化”。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加快形成围绕国产大模型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支持国产大模型向开发者开放,开展大模型评测体系和开源社区建设,降低研发和使用成本。支持工业大模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赋能,支持软件大模型对软件行业的赋能,支持行业大模型对汽车、家电、服务机器人等行业领域的应用,以“人工智能+”推动我国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议,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他认为,通用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中无法直接应用,发展垂直化和企业化的大模型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建议政府、央企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人工智能良策
  “当前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痛点,亟须形成一套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来加以规范。”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建议,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同时,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出台人工智能的风险等级规范,还要建立人工智能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化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的提案中,呼吁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出台,通过统一原则性立法,提炼规范人工智能算法的共性规则,构建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基于不同技术类型、应用领域人工智能的风险差异,还可考虑通过针对性法规予以规制。
  当前,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特别是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提出,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建议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如传统理工科专业、医学、金融、文史、艺术类等专业,培养更多跨领域人才;引导人工智能赛道的大型企业向高校学生开放实习实践机会,提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催生新生机
下一篇:新型工业化踏步前行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