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双首长制”,台积电能否更好应对挑战?

时间:2023-12-25
  台积电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长刘德音将于明年股东会后退休,并不再参与下届董事选举。公告称,台积电副董事长兼CEO魏哲家有望接任下届董事长,具体结果将以明年6月下届董事会选举为准。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图片来源:台积电官网)
  继创始人张忠谋之后,台积电的又一个时代落下帷幕,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刘德音掌舵,海外建厂的愁与忧
  1993年,曾就职于英特尔的刘德音离开了为他提供每年2500万美元研究经费的贝尔实验室,加入台积电,并从一线岗位做起。
  2000年,台积电出资50亿美元,完成了对台湾地区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世大半导体的收购。刘德音被张忠谋派去接手世大半导体,并升任为台积电的副总经理,负责台积电第一家12英寸晶圆厂的建设和管理。
  台积电的12英寸晶圆厂(图片来源:台积电官网)
  张忠谋在2018年正式退休后,刘德音接任台积电董事长。在继续加码技术研发之外,布局海外产能也成为在刘德音管理时期台积电另一项重要战略。
  2020年5月,台积电宣布投资1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5nm晶圆厂。去年12月,台积电计划的投资金额增加到约400亿美元,工艺也提升至3nm。然而,由于台积电的企业文化与西方员工存在着不易调和的矛盾,导致先前高调宣传的“2024年年底投入生产”的计划实现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今年8月,台积电宣布将与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合作在德国建厂,总投资额超过100亿欧元,目标是在2027年年底投入生产。
  然而,德国政府此前承诺的50亿欧元补贴在11月被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定违宪,台积电不得不作出“取消投资”的最坏打算。直到近日,德国经济部次长卡尔纳证实,对台积电的建厂补贴不变,德国建厂风波才略有平息。
  日本是台积电建厂的又一目的地,有消息称,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县建立的第一座28nm晶圆厂已有一定进展,且台积电正在筹备在日的第三座3nm晶圆厂。3nm厂的消息虽并未得到台积电证实,但是对比美国和德国已经顺利许多。
  不过,看似风平浪静的日本之旅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熊本县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持建设新厂,且台积电布局在日本的晶圆厂以成熟制程为主,即便3nm厂在几年之后建成,也将不再是当时的最先进工艺,日本本土可能也难以提供如同欧美市场那样充足的客户资源。
  刘德音在19日的声明中称,想“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有猜测认为,刘德音退休与建厂计划频频受阻从而影响台积电股价有关,也有言论称刘德音退休为“背锅”。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刘德音年逾七十,已经到达退休年龄——尽管张忠谋最终86岁才退休,而官宣“最有可能接任下一任董事长”的魏哲家还比刘德音年长一岁。
  满打满算,刘德音加入台积电30年,掌舵6年。刘德音表示,在台积电工作“是一趟非凡的旅程”,他希望“能够退而不休,以不同的方式回馈数十年的半导体经验”。
  魏哲家执棋,先进制程的机会和压力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表示:“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未来、规划未来。董事长应该花75%的时间来想未来。”
  据台积电公告,台积电CEO魏哲家最有可能接任下届董事长。在张忠谋时期,刘德音和魏哲家曾分别负责台积电与高通和苹果的合作,张忠谋退休后,台积电开启了由刘德音任董事长、魏哲家任CEO的“双首长制”时代。
  现在,刘德音将退休,台积电要等待魏哲家运筹帷幄。
  台积电副董事长魏哲家(图片来源:台积电官网)
  眼前的建厂计划步履蹒跚,而长远来看,台积电要想保持在晶圆代工方面的领先地位,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首先是IDM厂商虎视眈眈。在荷兰ASML将设备的数值孔径(NA)光学性能从0.33提升至0.55之后,已有消息传出英特尔正在积极抢购ASML下一代光刻机,而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在镕近日跟随韩国总统尹锡悦一同访问ASML。这意味着,与光刻机制造商的紧密关系不再是台积电一家的甜蜜区。
  其次,即将到达瓶颈的摩尔定律将为台积电的长期竞争带来一些变数。“未来,台积电的发展可能是经济因素占据主导,而非技术因素。”业内专家莫大康告诉记者。当前的工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在3nm与2nm量产之后,制程将进入埃米(0.1nm)时代,而它研发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将远高于前一阶段。
  “对台积电来说,发展更加先进制程的性价比会随着投资成本的增高而一路走低。”《芯片浪潮:纳米工艺背后的全球竞争》作者余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更重要的是,一旦摩尔定律走到尽头,台积电即便实现了14埃米工艺,仍需更换路径来寻找新的技术壁垒——可能是量子计算或者先进封装,但那时英特尔和三星追赶台积电的难度会比现在降低很多。”
  AI时代,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
  技术瓶颈带来了长期忧患,同时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带来的挑战与日俱增。今年12月初,魏哲家在2023年供应链管理论坛上表示,得益于AI的迅速发展,2024年将是充满机会的一年,半导体则是AI应用发展的关键。
  然而,AI时代虽利好算力芯片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但仍充满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台积电技术与产能的矛盾也可能影响客户下单。
  “从产品端的需求来看,IBM迎上了商用电脑时代,英特尔拥抱了家用电脑时代,而台积电的起势,很大程度上依赖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是AI、云服务器的时代,台积电的竞争力可能有所下降。”余盛表示。
  一方面,相比手机这类小型移动终端,服务器对芯片上晶体管密集程度的需求没有特别强烈;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台积电应用在服务器芯片上的工艺技术始终延后于手机芯片,那么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在设计AI芯片的客户面前可能就无法保持吸引力。
  以3nm制程为例,台积电优先将产能提供给了苹果生产iPhone,而非英伟达等GPU厂商。对于英伟达而言,其选择代工厂的缘由除了性能,还会将代工厂的价格和产能纳入考量。
  苹果A17芯片使用台积电3nm工艺(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在此前瑞银全球技术大会上,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就表示正在尝试与台积电和三星之外的“第三家”代工厂合作。而英特尔早在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就隐晦地提到“英特尔代工服务新增了一位领先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客户”。
  回头看,台积电过往的成功与其客户至上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这份企业文化源自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比起其他企业家的权谋,张忠谋多了几分江湖气。对技术的偏执追求和对客户的严守承诺,这一内核被刘德音时期的台积电继承了下来。“我们一旦做出承诺,就会不惜代价、全力以赴。”刘德音说。
  侠士归隐,江湖依然凶险。在对手林立、客户讲求产能和性价比的时代,台积电的未来还需看继任者如何应对。
上一篇:Mini LED市场积极追击三星
下一篇:光伏发电亟待系统性协同创新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