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强筋壮骨”成为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在近日举办的进博会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回顾过去几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可谓“道路坎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迎来动荡和重组的时代,出现了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
与会专家认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可向开放、数字贸易、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借力。
“不开放就不会有发展,封闭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指出,各主要经济体要理性地平衡好安全与开放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落入“泛安全化的陷阱”。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主要大国应摒弃零和思维,共同维护开放、稳定和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表示,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实现数字贸易,正在给各领域带来颠覆性创新。具体来看,数字贸易能够让“传统供应链”转变为“数字化柔性供应链”,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柔性供应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需求,大大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韧性。
“富有韧性的绿色供应链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如果布局供应链没有考虑到供应商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企业将面临巨大运营风险,对人类和环境或造成严重影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认为。
近年来,中国在建立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拥有全世界70%的5G基站,世界上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在中国,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心地带。”王辉耀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构建起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排在世界前列,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论坛上,全球化智库发布《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报告显示,比对由人才资本、创新资源、制造业表现等指标构建的国家产业链韧性指数可以看到,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韧性存在鸿沟,亚洲国家产业发展具有较强韧性。其中,中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在传统产业链升级方面,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整合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促进其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在新兴产业链建立方面,中国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优化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稳定发展。在强大的存量支持下,中国产业链基础牢固,面对整体的国际环境变化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
“当前供应链复杂程度大幅提高,削弱了企业竞争优势。”必和必拓(BHP)首席商务官潘文怡表示,“我们希望与中国等合作伙伴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营效率,让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更加可靠。”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