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160万件

时间:2023-07-20

    日前,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披露,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60.0万件,其中国内127.3万件,国内与国外在华专利数量总体呈现“八二分”的格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上半年知识产权工作时指出,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数字技术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前三位的技术领域为,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6.6%、38.2%和26.0%,增速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0.4%,为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利方面,上半年共授权发明专利43.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1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34.4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5万件。专利复审结案3.3万件,无效宣告结案4433件。中国申请人通过海牙体系共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957件。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56.8万件,同比增长16.9%。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共发证4861件。
    关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增长迅速。2016-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8.1%,是同期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速的1.5倍。其中,2022年授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3.5万件,同比增长17.5%。
    二是国内企业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势头强劲。截至2022年底,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量占比为70.9%。利用国内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本土创新力量崛起,国内头部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国内总量的71.3%,呈现“三强鼎立”的态势,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更多外企来华开展数字经济专利布局。截至2022年底,95个国家(地区)在华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2.7万件,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达62.7%。国外企业在半导体、通信系统设备和光电子器件等重点产业强化专利布局,我国企业在相关领域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关于数据知识产权研究工作方面,胡文辉介绍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去年12月,中央印发的“数据二十条”提出要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我们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和专题调研等方式,初步明确了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保护主体、赋权方式、权益内容、保护方式和运用模式等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通过在8个地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着力推动地方数据知识产权在制度建设、登记实践、权益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目前相关地方试点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在制度建设方面,多地已将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内容纳入本地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基础制度构建等相关地方性政策法规,并相继出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比如北京将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在《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对数据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在登记实践方面,目前,已经有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深圳等6个地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

    在权益保护方面,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知识产权局也就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来源:通信产业网

上一篇: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我国工业经济“半年报”出炉
下一篇:第二季度OPPO、vivo、小米等国内厂商在印度市场份额高达55%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