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源模式的驱动下,围绕RISC-V技术研发的处理器、EDA、测评方法等相关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形成新兴的芯片生态模式。
5月26日,记者从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23年中关村论坛“RISC-V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目前,由我国主导的全球性能最高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项目“香山”,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展。
图片“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示意图
据了解,RISC-V(第五代精简指令集)作为一种开源芯片指令集,因具有高性能、功耗较低、灵活性和开源等特点,未来将形成一种处理器芯片生态新模式,即一种开放、开源、共享、共治的处理器芯片生态。
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介绍,从2019年第一代“香山”开始启动,到如今短短3年多的时间,“香山”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三代“香山”(昆明湖)处理器设计研究项目所对标的是ARM Neoverse N2技术,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开源模式的处理器芯片联合开发实践项目。包云岗表示,基于RISC-V构建的开源生态已经成为全球处理器发展的重大变革机遇。
同时,包云岗也介绍了未来“香山”发展的最新愿景,未来,中国科学院希望将“香山”打造成一个像Linux一样的开源RISC-V核主线,既能被工业广泛应用,又能支持学术界的实验创新。第三代“香山”将于2023年底完成微结构设计与RTL代码,未来将实现同频性能提升50%,保持全球性能第一梯队。此外,第三代“香山”还将支持RV64GCBK指令集、支持 V 扩展(256Bit)和 H 扩展(虚拟化)。同时,第三代“香山”性能将达到45分(15分/ GHz ,3GHz@5nm),处理器核功耗<2瓦(不包含L3 Cache , Snm ),还能支持128核互联。在商用方面,未来,第三代“香山”将支持不少于2家企业在数据中心规模化商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在大会上也对“香山”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他表示,“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是我国构建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的代表成果,该项成果大大支撑了开源芯片技术新体系的发展,也使得中国科学院已处于开源芯片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
同时,孙凝晖指出,处理器芯片是国家战略产业,直接支撑了我国15.4万亿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我国超过50万亿元规模数字经济的产业底座。在发展中国处理器芯片生态的道路上,其中关键的一环便是需要中国与全球一起共同建立开放的生态标准,从而使得中国的处理器芯片生态能够顺利融入国际生态、兼容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基于开放指令集RISC-V的处理器生态,还能够通过开源开放实现模块与代码的低成本复用,实现复杂设计的众包开发模式,大幅降低处理器芯片设计成本,包括人力、EDA、IP、时间等成本,从而释放创新活力,赋能千行百业。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