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3关键词(三)丨变色机身、折叠屏、液冷散热,中国手机登“C位”

时间:2023-03-03
    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3)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作为消费电子领域受众最为广泛、高新技术集成最多的品类,现场展示的智能手机品类可谓是“神仙打架”。值得关注的是,小米、荣耀、OPPO、传音、一加等中国手机品牌携新技术、新产品纷纷亮相,成为智能终端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智能手机如何突破现状,走向未来?答案或许已经出来。
    多项黑科技“全球首发”,创新为行业添变量
    在一路高歌猛进地发展了多年之后,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萎缩,行业进入典型的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指出,2022年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长达43个月,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来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重中之重。那么,到今天为止,已高度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还有创新空间吗?如果有,这些创新和亮点将发生在智能手机的哪些地方?
    过去几年,手机行业内关于机身变色技术,多专注在颜色渲染和电量消耗上。此次,传音旗下创新科技品牌TECNO则另辟蹊径,面向全球发布了变色龙虹彩技术(全光谱电控棱镜变色技术)。据悉,该技术采用独特材料,能够让智能手机的机身在使用过程中随机变色,可实现多达200万次颜色变换,最快响应速度不到0.03秒,且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自定义颜色。
    虽然智能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强,但“发烫”与“散热”问题依旧没得到完美解决。针对散热问题,一加11概念版正式发布,首次应用了微泵主动液冷散热。这是首个把液冷散热技术微型化并放进手机的产品。一加官方称在原神等重载场景下,电池盖温度最高可降低3-4°C,帧率稳定性提升4帧以上,此外还能在充电时将手机温度降低1.6℃。
    在续航方面,荣耀在Magic5 Pro手机上全球首发了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将能量密度提升12.8%,相同体积下实现更大电池容量。“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行业对于智能手机方面创新的乏力,从方方面面来讲,这些情况都在逼迫厂商做出突破。如果荣耀要脱颖而出,就要不断突破瓶颈,打破现有的天花板。”荣耀CEO赵明表示。
    除了外观和性能,智能手机的重点功能也成为发力点。此次,继华为、苹果推出“捅破天”的卫星通信功能后,高通、联发科也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卫星通信技术。高通正式宣布与多家OEM安卓厂商合作,未来将会把Snapdragon Satellite卫星通信应用于更多智能手机。联发科采用NTN技术,除了可实现紧急求救短信的发送,还可实现完全被动地双向信息传递,全天候自动接收通过卫星连接发送的信息。
    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大厂正努力通过技术研发,解决行业痛点,同时也凭借创新打造产品亮点。不过,在这些创新中,有多少是颠覆性创新,有多少是“小打小闹”式的修修补补,又有多少属于“无效创新”,还有待观察,而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最终的试金石。
    本届展会上,中国手机品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米、荣耀、OPPO等知名中国厂商携新技术、新产品纷纷亮相,发力高端赛道甚至直接对标苹果。
    中国手机品牌的国际版售价引人瞩目。此次,小米将其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的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国际版,正式推向欧洲市场。售价上,小米13为999欧元起(折合约人民币7329元),小米13Pro则为1299欧元起(折合约人民币9530元)。另一中国品牌荣耀则发布了其新一代旗舰机型Magic5和Magic5 Pro两款手机,售价分别为899欧元和1199欧元起。
    从价位上看,部分国产手机已经逼近苹果iPhone。而在高价位的背后,透露着中国品牌的底气。
    这从配置和性能上便可见一斑。以小米为例,在小米13系列身上可以看到高通芯片、徕卡影像、67/120W小米澎湃有线秒充等亮点。凭借从性能、影像到续航的综合优势,小米13系列被雷军称为“小米史上最强大的数字旗舰机型”。而在荣耀的长续航版本Magic5 Pro上,电池容量达到5450mAh,这样的超大电池容量在高端旗舰机上还很罕见。
    除了常规机型,折叠屏也成一大热点。此次,OPPO再度发力折叠屏手机,展示了其首款竖向折叠手机Find N2 Flip。该款机型进一步优化“折痕”问题,全新升级的铰链不仅支持45度至110度的多角度自由悬停,确保了长期使用无折痕的屏幕体验。随着影像和续航等重要性能方面的提升,“口袋小折叠”有望成为更多用户青睐的首选主力机。
    放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尽管行业总体承压,但高端智能手机的表现依旧仍优于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挑战之下,机会俱在。从硬件上的自研芯片研发,到软件层面的优化升级,再到对标苹果的价位,中国手机品牌正不断向高端冲刺,加速走向国际。
上一篇:MWC 23关键词(四)丨中兴入局、小米发力、三星回归,XR铸生态
下一篇:台积电与芯片供应商合作,130BCD plus工艺上完成eFlash IP认证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