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那你们是如何去消除他们的不信任感的?
邓中翰:我们唯有通过不断地实现商业计划来取得资本市场的信 任,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财务手段的透明等等。
记者:中国还有很多设计公司希望能在海外上市,对于怎样去说服投资者,你们能提出一些建议么?
邓中翰:我们接触到的投资者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对半导体技术和中国都不太了解的,第二种是对技术比较了解的,还有一种是对中国比较了解的。
对中国比较了解的投资者,会问的问题包括信息产业部希望建立中国的标准是不是很狭隘?我的回答是正是由于中国缺乏技术,所以需要化的芯片公,从中国市场开始做起,将中国的标准推向,形成化的标准。另外有投资者问目前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滑,而中星微大量的客户是波导、联想等国产手机厂商,会不会受到影响?我的回答是国产手机此前的成功在于低端手机的成功,而想 往高端发展则受到技术的限制,正是需要出现中星微这样的本土芯片公司,国产手机才有机会把具有数码相机、音乐铃声等功能的中端手机做好。所以对于本土芯片公司和本土市场的配合,目前正是的时机。他们也问我们的人才从何而来?我回答说中星微把海归 人才和本土人才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对于技术比较了解的投资者会问我们的竞争对手和产品方向。我用事实告诉他们,我们在很多市场上打败了竞争对手,在PC摄像头市场占有60%的市场;Sigmatel等公司一直想进入手机市场却未成功,而我们进入了手机市场。今年9月,我们的手机用MP3播放器的出货量已经达到130万枚。
我们定位于多媒体芯片市场,走了一条比较特殊的道路,并拥有自己的技术。但在回答这类对半导体产业和技术比较了解的投资者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公司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持续发展表示出一定的保留态度。总之,芯片设计企业必须在技术上过硬。
“中国IC设计企业暂时不会形成海外上市的热潮”
记者:中国想上市的设计公司很多,但是达到纳斯达克要求的似乎不多。你认为在中星微上市之后,中国IC设计企业会形成海外IPO的热潮么?
邓中翰:现在,半导体企业上市的门槛越来越高了。5年来,美国上市的半导体设计企业不过10家左右。虽然中国的企业在迅速成长, 但外国资本会认为中国的设计企业大多在做低端的东西。另外,美国404法案对公司上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财务透明等方面,起码增加5%的成本,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而且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不是特别了解,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成功上市,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记者:中星微准备上市已经很久了,为什么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上市?
邓中翰:所有的券商都希望我们早上市,但我们要按照公司的发 展来控制进程。上市之后对公司的压力很大,包括业绩等等。公司还 是要按照自己的商业计划进行运作。中星微已经连续九个季度赢利, 又是一个实业公司,应该说我们早就达到上市的要求了。但是我们还 是希望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的扶持下,包括去年我们对董事会进行重组,美国前证监会主席、 美国的工程院院士等都进入了董事会,并吸纳了新的股东,包括我们
对财务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些都需要时间。
记者:作为一家中国的IC设计公司,除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外,中星微有没有考虑在别的地方上市?
邓中翰:目前还没有考虑。
记者:作为一家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IC设计公司,中星微为什么
没有选择在中国上市?
邓中翰:首先,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认定半导体企业的模式,而在美国很容易找到成熟的投资者,半导体企业容易得到 认可。第二,从我们的目标大客户,如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的角 度看,更希望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另外,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无法实现期权、收购国外人才和技术、老股东的退出等等。
记者:请以中星微为例,谈谈海外上市是否是国内半导体企业融资的渠道?
邓中翰:上市并不仅仅是为了融资,我们其实并不缺钱。我们上市主要是为了让老的股东退出,让员工的期权得以实现,并打造一个收购国际技术和人才的平台,招揽客户等等。
一个好的半导体企业在国内已经享有了很好的成本优势,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产品。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
“数字多媒体市场是主攻方向”
记者:请介绍一下上市之后中星微的发展方向?
邓中翰:将来我们还是会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技术做好。目前我们市场的增长性很好,去年我们的销售额为50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000万美元。我们认为,数字多媒体是一个新生的高速增长的市场,会逐渐进入各个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3C融合就是数字多媒体,是与内容有关的,将娱乐、教育、信息等各种应用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数字多媒体的概念。基于我们的数字多媒体芯片的技术
平台,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在各个领域,我们会继续在这个领域里开拓,形成产品系列。
记者:回顾这6年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中星微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邓中翰:从公司的投资角度看,信息产业部采取了风险投资的机制,授权管理团队来运作,脱离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顺利上市,实现了当初的目标。从产品角度看,我们切入了数字多媒体这个市场热点。从人才角度看,我们把美国的人才和本土的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非常好的管理团队。从知识产权角度看,我们申请了500多项,每年还在持续地发布新的。在和政府的结合
方面,我们把信息产业部的投资和国外投资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市场方面,我们先在国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回头在国内市场上扩展。和软件厂商以及整机厂商的合作也很重要,比如中星微和微软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公司成长过程中需要各方面资源的融合贯通。
记者:对中国IC设计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邓中翰:从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经验来看,一个产业是否有影响,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几个有影响力的企业,比如台湾对台积电的支持,比如韩国对三星和LG的支持。数量并不等于质量,政府应该下大力气支持一些优质的企业。至于支持的方式,比如美国通过一些基金来支持企业,比如一些大的项目的考虑、税收政策的制定,比如标准的制定要以企业为主导等等。
邓中翰博士1968年生于江苏,1987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1992年至1997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管理学硕士三个学位。1997年,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1999年至今,任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